杏花聘儿媳
二虎只有刘池一个儿子,相比於罗杏花那些朴实的愿景,二虎胆子和心思向来更大些。
罗杏花家的刘江十四五岁了还在村学由刘夫子教导,二虎就带着八岁刘池去镇上上学…
刘池确实在读书上头最有天赋,刘夫子头一次当着二虎的面夸池郎的时候,二虎有一种果真如此的感觉,不愧是他刘二虎的种!
二虎瞬间有了老爹爹的自豪感。
大哥家有三个孩子,只要起来一个就不愁,他刘二虎统共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若是之后真给养废了,那才真的是要了他的老命。
二虎自己脑子里有几分狡猾,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跟自己一般耍滑头,教起事情来真真是一板一眼。
所以刘池虽然在读书上头头是道,倒被二虎矫枉过正,在人情世故上有些认死理,这认死理用到了二虎自己身上,倒成了一物降一物。
二虎自打悟到自己儿子在读书上头有几分天赋之后,等到池郎放了假,他就特地在院子里让家里所有的人都听到看到,让他儿子帮他巩固加强一下自己当年文盲班学到的字…
很有几分老爹爹炫耀自己儿子的意思在里头。
池郎认死理,在他心里哪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确定他爹是认真要覆习之后,他就拿字考他,认不出来就要拿戒尺打手心。
做爹的打儿子常见,做儿子的打老爹爹却是难得一见的趣事儿,二虎就在院子里当众表演了一个子教父从的排面,把罗杏花笑撅过去。
罗杏花才没二虎想那么遥远,她自己有自己一套看人的法子,镇上的那个夫子可不就是二弟妹大姐家那个邻居吗?
年纪一大把了还租旁人家的院子住,可见是个靠不住的,罗杏花觉得夫子除了学识要好,人品也很重要,没得被染了一些不着四六的坏毛病。
罗杏花到底还是个想守着家的人,他们大房和二房不同,二房只有一个儿子,池郎去哪,二房两口子自然能跟着去哪。
罗杏花有三个儿子,让江郎去镇上进学,两个小的和大虎留在刘家村她也不放心。
儿子们是一个原因,整天不是下地种庄稼就是上山照顾桂花树的大虎也是个原因。
罗杏花以前也总怨大虎只爱这些死物没点出息不够讨巧,啥好处都挣不到。
但是自从家里当家的婆母一碗水端平之后,罗杏花反倒觉得大虎随着他自己的性子来,专心做自己擅长的事儿就挺好的。
所以渐渐罗杏花也爱蹲在这刘家村了。
随着酒楼生意的扩张,她们老刘家生意的大头,反倒是销给酒楼的这些酒,这卖给酒楼的酒一般都是她们做好之后,酒楼直接派人来刘家村拉走。
一起拉走的还有三房做的小酒瓶,这样到时候酒楼把酒送到了目的地,再分装,省得一瓶一瓶酒分装好再运,生怕撒了。
大头在刘家村,而家里婆母已经不自己带头带着她们做米酒了,她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自己,罗杏花瞬间就有了一种自己身为长媳的那种骄傲。
哪怕是一次做几千斤米酒,她也充满干劲,现在她们生意稳定了,客源不是有问题,所以婆母年底根据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表现来定奖金。
她罗杏花哪年不拿奖的啦?
对於二房送池郎去镇上上学,她是没有意见的。
家里实在太忙了,她走不开。
而且,她家江郎已经到了要相看得年纪,罗杏花打算开始相看媳妇啦!
小虎两口子也没意见,酒楼生意越多,需要的酒瓶就越多,他们两口子在老房边上搭了一个窑,平时也是忙得很。
所以大房和三房对於二虎两口子送池郎去镇上上学,并长期蹲在店里看店,他们半点意见都没有。
虽然二虎狡猾,但是店里的账目也简单,酒也是从刘家村送过去的,想耍滑头也得有信心躲得过罗杏花识得骗子的火眼金睛。
罗杏花在思考自己儿子的终身大事,按理说现在流行做老娘的自己跟着自己的意思相看。
但是罗杏花在教育儿女一道上,凡是都跟着自己的婆母学。
罗杏花自认自己也是婆母说的那种开明的父母。
她把江郎喊到跟前,询问他有没有中意的对象,江郎呆得最多的地方,莫过於刘家村,这刘家村中本家的女郎自然是不能够做亲了,罗杏花这话不过是走个过场。
刘江小时就被教导要自力更生,到他十岁的时候,他的养鸡事业就由五只鸡变成了二十只鸡,不过后面就交给了他二弟,他十岁往后,夫子下午也要给他授课了。
刘江虽然从四岁就启蒙,但是和正经科举的人家比又相差甚远,单单一个书法,就差人一大截了。
他的志向比他二叔小,不指望自己在科举上辉煌腾达,也比他娘大些,他也不以抄书为生。
刘夫子老了,他家里几个儿子没法接他的任接着教书。
刘江因为小时教他娘,倒是从中领悟到不少乐趣,他想过两年接任刘夫子,在刘家村开村学。
这样一来,自己有了个正经谋生的手段,又可以照顾家里的生意。
所以他未来的娘子,要耐得住呆在刘家村…
能呆在乡下的女郎多得是,但是按照罗杏花,要配得上她儿子的人品,最好还是要识得几个字,还要能吃苦肯跟着自己做米酒的女郎…
这才真的难找。
罗杏花一想到以后自己家就能像刘夫子家一般,有一堆奶娃娃过来读书,罗杏花现在已经不害怕提起读书了,识字以后,她发现书本不是那么可怕的东西了。
最后还是在她大姐她们村遇到好姻缘。
相看上的是田家村村长的闺女。
田家村靠近镇上,苦了地少的人家,但是田家村占了一个地利!这也代表着田家村有钱的人家更多。
田村长家自然就属於这富庶的人家,他家四个儿子一个小闺女,舍不得闺女远嫁,田小娘子性子又很有些泼辣,田村长担心他闺女嫁到镇上被压得不自在。
就打算在附近的村子找。
这真是和罗杏花期待的一模一样,性子泼辣些才好,她罗杏花就是性子泼辣些才能担得起这长媳的风范。
於是每回去田家村收桃花的从大房两口子变成了刘江。
因着刘江要在家里办蒙学,老刘家的宅子就有些不够用了,原先起的瓦房围成一个大院子,现在他们一大家子住着,老房和以前的旧院子已经变成了做米酒和烧制酒瓶的场地…
再开蒙学,就得再往前起房子,三个时期起的宅子围成三个院子,倒是成了一个三进的宅子。
大房的小子多,三间房住不下,罗杏花就和李稔商量着,起前院的钱他们房多出点儿,到时候前院除了蒙学,还起一间,这样她的三个儿子才能一人有一间房。
前院建起来了,罗杏花花了二十两聘了田家村的田春晓做长媳。
刘江成亲后上午在前院教学,下午回后院给家中姐妹们教学。
家里老太太发话了,家里的女郎也要各个识字,这不是免费教的,女郎识字的钱由公中出,所以每天下午家里的梅娘和桂娘还有春晓都要跟着识字。
罗杏花羡慕她们啊,又惦记起自己那迟迟不来的桃娘,她嫁妆都攒了一半了。
看看三房的桂娘,她爹娘都心细手巧,桂娘更是不得了,婆母给她买了画册她先照着画,画得久了,竟自己也能画出新花样来,直接画在酒瓶上,一个都不重样。
这样出来的酒瓶比桃花酒瓶又贵了几倍,罗杏花尚且不懂得现代的私人定制,但是这独独一份的买卖,确实有卖头。
罗杏花觉得按照这个架势,之后桂娘出嫁都不需要三房两口子再出嫁妆了。
三房的梅娘呢,手不如桂娘巧,却是个勤快丫头,或许是寄人篱下的敏感,梅娘感觉到了自己在刘家吃白饭大房的婶婶不高兴,所以平时干活儿特别勤快。
平时刘家几个娘们做米酒,桂娘也得帮忙,梅娘每回都自觉躲得远远的,她不是刘家的姑娘,自然不会如此没有眼力见去掺和。
她也不闲着,侍弄菜地,整理老菜叶喂猪养鸡,有时候罗杏花忙昏了头,急急忙忙才想起来要喂猪,到猪圈一看,几只猪崽子早就吃饱了,猪圈里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罗杏花对梅娘也讨厌不起来了,年底卖了五只猪,家里杀一只,她给梅娘包了五百文的压岁钱,算是对她帮着喂猪的工钱。
这钱算是对梅娘的激励,罗杏花希望这个姑娘懂得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加勤劳和坚强,给自己攒点嫁妆。
梅娘只比桂娘大几个月,可是桂娘自有自己一门手艺,以后嫁得肯定比梅娘好,嫁妆也比梅娘多多了,梅娘得自己给自己攒点银子,以后才能逃过一身衣裳出门子的遭遇。
不然依照她亲爹娘的尿性,费劲!
虽然梅娘家有铺子,家庭条件比罗杏花娘家强多了,但是父母一个尿性,女郎的结局都是差不多的。
这不,等到梅娘长到十六,她那对对她不闻不问的爹娘又来接她回家了。
只不过是为了得一份聘礼,给他王家的儿子接着读书罢了。
罗杏花唯一没想到的是这把火会烧到自己身上,梅娘那个偏心眼的娘给她相看的能是啥好人家?不过是价高者得罢了。
读书确实费钱,加上王家碗儿店生意每况愈下,田氏对自己的独子那就是望子成龙,整日鞭策他读书,读书费不够,就要卖闺女来凑。
普通女郎聘礼十二两,给多的要么家里有钱,要么器重女方,再要么就是内里有什么毛病,得加钱才能娶上媳妇。
有钱的可看不上王家,聘做正头娘子是不可能的,田氏倒是不介意这个闺女给人做妾,但是她儿反覆说了,给人做妾以后影响他的前途。
没法子,田氏只能找肯出三十两的二婚头,那人把前头的妻子休了,就想再娶一个能生儿子的黄花大闺女。
三房两口子要去镇上找田氏掰扯,罗杏花心想,只怕这也在田氏的算计中,三房两口子虽然待梅娘如亲闺女,可是毕竟人家的亲爹娘还在啊!
三房想让王家丢弃这门亲事,只有破财消灾,可是俗话说,有一就有二,要是三房真的出了这个银子,以后王家有啥事都要向三房伸手了。
不过罗杏花怎么也没见到最后破财消灾的竟然是她自己。
半夜里,才十五岁的湖郎就来敲他们房的房门,罗杏花想到她家鸡圈的那群鸡,心里直打边鼓…
果然,这个死小子眼不错地给她添堵:“娘,你去把梅娘聘来给我做媳妇吧!”
本文即将完结,右滑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