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奶奶去世后,爱青就辍学了,并不是奶奶的死让他打消了学习的念头,而是爱青第一次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感触,不是学习没出路,是他的生活里以后不只是学习这么一件事。为这事,他的班主任秦老师,还专门来家里跟爱青谈过几次。秦老师是这个乡里有名的老师,送出去上学的学子无数,他更是清楚爱青的潜力和品质。但是左右不了爱青本人的意愿,最后一次秦老师来家里找爱青的生活,爱青和爱平正在地里给麦子浇水,在家做饭的二姐婷婷见秦老师由来找爱青,就去自家的地里把爱青替了回来。才辍学短短一个来月,当初在学校时的文静书生样完全被地道的农民装扮代替了,本身农村人的肤色就属于偏黑的,这才一个来月,爱青的肤色更是深了几个色度。感觉被太阳格外关照过一样。身上穿的也是家里不知是父亲还是哥哥剩下的衣服,脚上倒是干净,一看就是回来的时候在水里洗过的。虽然爱青已经决定不在继续上学,但对秦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尊敬,连忙给秦老师倒水。秦老师心里默默的叹了一口气,其实在秦老师心里,他已经不想坚持让爱青上学的事了,毕竟人各有命,他一个老师也改变不了那么多。爱青把秦老师请坐以后,自己也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在门口,这时秦老师张口说到‘爱青啊,即便你已经决定不上学了,我还是想给你说,人,不只是有一条路可走,你还能通过别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使你放弃了念书,但千万不能放弃自己。’说完后也不等爱青开口就往外走,爱青见状连忙挡在老师的前面。开口问到‘秦老师,可不上学,拿什么改变自己的命运。以后除了种地务农。还能有什么更好的路可走?’秦老师见爱青这么说,表情凝重的说道‘你的人,和你的思想不应该禁锢在这个小地方,北王村这么小,怎么可能实现得了你的梦想,难道上学能出去,不上学就没有资格出去了吗?!’说完也不管愣在原地的爱青,直接走了出去。等爱青回过神来才发现早就不见秦老师的身影。秦老师的话犹如一把钢锯在他的心里来回的拉扯,那锋利的锯齿把他的思想彻底锯碎,又重新进行了组合。组合成了新的思想。这个思想就是他要外出打工。不是去镇上,更不是去县城。而是要到冀南市找一份工作。只要工作了,就能挣到更多的钱然后边打工边学习。争取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晚上时,志忠和四个孩子围坐在堂屋里破裂的大梁上吊着一根看不出原色但却被岁月摧残成黑灰色的绳子,绳子的尾端拴着一个玻璃灯泡,灯泡里面的钨丝发出淡黄色的光,这光打到了堂屋的门口门槛处,外面就是无尽的漆黑,这门槛仿佛就像一个战场上的战线,双方在这条战线上厮杀。并且显然是外面的黑色占据上风,随时都要突破灯光的防线闯进来。爱青端着饭碗直接坐在了门槛上,面向父亲和哥姐,仿佛用后背倚靠着广袤的黑暗,爱青喝下一口玉米糊后,直接张口说到‘我不想再在家种地了,我想出去打工。’志忠本就低着的头轻微的愣怔了一下,抖动了一下眼皮说道‘去哪?跟你哥一起去镇上?还是去县城?’‘不,我要去市里’语气里透着坚定。犹如那军官在给一群士兵下达进攻的命令般。志忠听出了爱青语气里的坚持,抬起头用质疑的眼神看了一眼爱青,随即把目光放在了身前的咸菜碗里,然后挑了一根青辣椒放到自己的碗里。说道‘啥也不会,去了能干啥,人家市里没有地可以种,你那点种地的本事到那也用不上’‘我去那又不是为了种地,不会的我可以学。’志忠心里明白,爱青从小就是这样,只要心里认定的事就一定会坚持做下去,哪怕撞到南墙,也要把南墙撞个坑才肯回头。但做为老子,他更不会轻易认可或者轻易服软。‘要是去了那里,哪天死在了那都没人知道。’随后把碗筷往桌上一摔,就往外走去。爱平和慧慧婷婷见状,赶紧围了上来,你一句我一言,总之还是劝爱青不要轻易下决定。但谁又能阻挡住一颗滚烫的心呢?
爱青果真走了,走的时候是爱平借镇上油铺老板的自行车送他到的火车站。到市里的火车票一块五毛钱。这钱自然也是爱平给他的,爱平总共给了他四块五。至于剩下的三块能扛到什么时候就是爱青的造化了。早上从家里出发的时候两个姐姐慧慧婷婷就准备给他拿钱,可爱青直接拒绝了。因为她知道这钱是家里唯一的钱了,可爱青不知道的是当他走了以后,两个姐姐在家里整整哭了一整天,虽然爱青是弟弟,但他从小就有主意,心也细,所以两个姐姐内心里一直都是把他当作家里的主心骨的。到火车站后,爱平拉着爱青一顿唠叨,至于唠叨的是什么,爱平自己也不知道,毕竟对于不管他们谁来说,那样的世界都是未知的。直至火车开出去了好远,爱青还能看到爱平在站台跟他招手。火车是向着固定的方向前行着,轰鸣的噪声仿佛把这新奇的一切都塞到爱青的脑子里。
又是一年冬日景,北王村炊烟袅袅。昨夜的雪,还挂在村口那棵老梧桐树上,从远处飞来了几只麻雀。精准地降落在树梢上,轻微的抖动使得几片雪花落了下来。可站在树下的婷婷却没在意落在头上的雪花。焦急的眼神一直望向远方,双手时不时放到嘴边哈气。剁了剁脚对身后的爱平说到,‘回去吧哥,小青可能得到晚上了,咱们先回家吧’原来是进城多半年的爱青前两天托人捎信回来说这几天回家过年了,但是也没有具体说哪天回来。这都已经都腊月二十四了,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还不见他回来,于是家里的哥哥姐姐每天轮流着来村口迎着他。今天是婷婷和爱平一起来的,等了大半天不见身影。俩人就准备往回走,转过身刚走没几步,就听到背后有人呼喊,‘哥,姐’遥远的距离虽然使得声音小了许多,可也没能掩盖住声音里激动。爱平婷婷俩人转过身去,果然看到远处的爱青在一个正朝着他们驶来的三马子(农用三轮车,)的斗子里(后斗)朝着他们挥手。还没等三马子停稳,爱青从后斗里直接跳了下来,跟开车的人不知道塞了包官厅烟就朝着爱平他们跑来。爱平见状赶紧上前拿住了爱青手里的包,紧接着冲着爱青胸口就是一拳。笑到,‘好啊,半年不见了,都坐上三马子了’‘哈哈,这是隔壁村子里的,人家正好去市里卖白菜,顺便坐人家的车就回来了’这时婷婷见爱平还想说话,赶紧说到‘好了哥,咱们先回家吧,爸和姐还在家里等着了,他们还不知道小青已经回来了’‘对对对,先回家’说罢三人就兴高采烈地往家的方向走了。亲人间的感情不会因为时间的流失而感到生疏,反而会像老酒般时间越久越浓烈。一行三人还没走到家门口,爱青就远远的看到志忠在自家巷子口来回踱步。心里顿时感概万千。纵有千般怨,此时也化作烟随着北风而去了,当志忠看到爱青后,愣了一下神,还未说话,旁边的婷婷就在门口向里喊到‘姐,小青回来啦’这时志忠才缓缓说出一句‘回来就好,’随后背着手就向家走去。爱青看着志忠的背影,嘴里确不是滋味。虽然才半年多没见到,但眼看着却比多半年前老了,背也驼了。整理好心情,爱青终于迈进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家门。院子里的陈设虽一如照旧,却打扫的干干净净,爱青清楚。这肯定是家人为了迎接他回来,一天扫好几遍。虽然昨夜刚下过雪,院子里的地面上却看不到雪的痕迹。这时大姐慧慧从西面的偏房里探出头来,惊喜的言情溢于言表。上下打量着爱青,甚至都恨不得数一下他的头发少了几根。爱平这时说道‘都赶紧进屋吧,外边这么冷的天。慧慧你来烧火,我来炒菜,婷婷你把小青的包提到堂屋去’这时爱青抢过话去‘今天我炒菜,正好你们看看这半年多手艺进步了没有’说罢就往偏房里走去。‘那我来烧火’说罢爱平紧跟着一起进了屋去。只见爱平没一会的功夫就把火生了起来,爱青从油罐
(本章未完,请翻页)
里拿出‘油撇子’(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为了省着点吃油。用筷子或者其他木棍在头起的位置拿油纸拴成一个小三角。形状类似于小红旗一样。拿着在油里面占一下撇在锅里。用来炒菜,得益于此法,五毛钱的油能吃好久)往锅里撇了两下,待油锅刚刚冒烟瞬间把旁边灶台上已经切好的白菜倒进锅里。。。。。。。。
这顿饭虽然不是年夜饭,但是比之前的年夜饭都更有气氛,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坐在一起,此时每个人都摒弃了各自心中的怨念。单纯的享受着家庭的美好氛围。在大街上都能听出这家人的欢乐。爱青问到‘你走了以后一直没给家里来消息,城市里到底是啥样,你给讲讲’说完后满脸期待着看着爱青。爱青扫视一圈发现,虽然话是大哥说出来的,但却是大家共同的心声。于是他就从到了冀南市的第二天开始讲起。
原来爱青从家里来之前就跟隔壁村子里的同学张路军联系好了,这个张路军家人都见过,跟爱青的关系一直很好,虽然很努力的学习,但是可能由于自己悟性的原因。学习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后来自己也就放弃了。上到初二就辍学了,辍学后就跟着家人来冀南市打工。虽然不再学校了,但是张路军一直跟爱青保持着联系。俩人每月几乎都有一到两封的信,只不过信都是直接邮寄到学校里的,家人都不清楚而已。这次爱青就是提前跟张路军通过信的。所以当爱青从火车站出来后就自己坐公交车直接到张路军住的地方。张路军见到爱青果然来了,自己也是很惊讶。没想到他真的决定不再上学了,毕竟爱青一直是学校里的尖子生。这么久放弃自己的学业真是可惜。但是不管怎样,既然爱青来投奔他了,自然就好好招待了一番。张路军专门请了两天假,带着爱青把市里好玩但又不要钱的地方都玩了一遍。游玩过后,爱青跟张路军说明了这次自己要在市里找一份工作的事,但是张路军毕竟也是跟着家人一起打工。自己也没有介绍工作的能力。所以找工作的事就只能爱青自己去解决了,不过张路军倒是答应在爱青找到工作之前可以一直和他挤在一起住。这已经是解决了爱青的大问题了,毕竟诺大个城市,举目无亲。还有一个容身之地,这已经给了他很大的底气。第二天傍晚爱青从劳力市场往住的地方走,整整一天的打击使他没了找工作的信心。因为劳力市场没有人雇佣他,虽然正是十几岁卖力气的年纪,但他毕竟刚从学校出来,之前虽然在家里一直帮着家里做些农活。但是毕竟没有出过大的力气,身板看起来略显轻薄,在劳力市场跟那种常年做劳力的工人抢工作完全不讨好。抢了一天下来,身心俱备。正郁闷时不经意间看到前面路边一个门市前两个人正抬着一个蒸屉往锅上放,其中一个个子小一点的由于身高的原因往上放的时候需要踮起脚才能够着,可能由于脚下没有站稳,打了一个趔趄。这一下差点把蒸屉给掉到地上,爱青一个冲刺上去扶住了这个人的胳膊稳住了蒸屉。这人也是被刚才的失误吓到了,毕竟这里面全是已经揉好准备上锅的馒头,要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摔到地上,这损失肯定需要自己承担了。把蒸屉放好后这人赶紧回过身来感谢爱青,刚从背后看不出年纪,只是见这人身高不是很高。扭过头来才发现,这人的年纪差不多和自己的父亲差不多大,怪不得刚才往上放的时候没有站稳,看来不单是身高的原因。‘哎呀小兄弟,多亏了你,不然这一蒸屉的馒头可就白瞎了’爱青腼腆的笑了笑表示没什么,眼瞅着屋里还有几层蒸屉,爱青主动提出帮他把其他的蒸屉也放好。这人见小伙子这么热心,也不在客气,道了声谢后就去忙别的了。爱青和另外一个人把剩下的蒸屉都放到锅上后就准备走,正好刚才那人从屋子里出来,连忙叫住要走的爱青,就聊起了家常。听到爱青是来找工作的就向爱青表示这个馒头房正好在找帮工,要是他不嫌弃这个工作劳累且工资也不高的话可以来这里工作。爱青听到后惊喜不已,工资且先不说,毕竟在馒头房工作的话每天可是能吃到白面馒头。毕竟在家也不能每天都吃白面馒头。
既然工作已经找好了,约定好第二天上班的时间后就向住处走去,爱青回到张路军的住处后就向张路军讲述了自己白天的经历,当提出馒头房要求必须住在店里时张路军也是惋惜了好久,毕竟张路军是跟着家人在一起住着,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好朋友,如果晚上能住在一起对他来说枯燥的生活也会增添一份乐趣。不过好在馒头房离他也不远,俩人倒也不至于好久不能见面。就这样,爱青搬到了馒头房里住。虽然爱青在家的时候也经常和两个姐姐做馒头,但是毕竟家里的做法和馒头房的要求是有差距的,爱青需要从和面学起,需要学习水和面的配比,更需要学习揉馒头的手法。虽然没有相关的经验,但好在爱青勤苦爱学。所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爱青就能和店里的老师傅一样,两个手同时揉两个馒头。就这样,爱青在馒头房稳定了下来,虽然每天很劳累但同时也很充实。爱青在馒头房工作了半年,虽然他年纪最小,但是工作时却抢着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因为他有自己的打算。他要把做馒头的所有流程都学会,然后回家开一个馒头房。因为不止说北王村没有馒头房,连镇上都没有馒头房,唯一一个卖馒头的还是从县里进回来的。没有这种现蒸现卖的。既然打算开一个馒头房,自然要把馒头房里所有的工作流程都学会。当家人听到爱青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家里人的脸上都漏出了震惊的表情,这不奇怪,农民家庭务农惯了,思维也保持着务农的思想,认为农民就得老实的种地,从土地上吃饭,更得从土地上挣钱。爱青也早就料到家人会是这种反应,因为如果他不是去冀南市里待了半年多他的思想也和家人是一样的。所以不单是家人是这个样子,村子里的人更是这种思维。没想到第一个反应过来并且表示支持的是志忠,这也出乎爱青的意料。没想到老实巴交的志忠会有这么开阔的思维。至于爱平他们见父亲同意了这事自然也就没有了其他的想法。从爱青记事起,这是第一次一家人对一件事没有分歧。家人的支持带给了他莫大的勇气,这更加增加了他的自信。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信心所带给他的力量。
过完大年,初四走完亲戚,初五一家人就为馒头房的事而准备,志忠和爱平负责在院子里搭帐篷砌灶台,爱青负责去外面买合适的用具。毕竟具体用什么样的东西只有爱青最清楚。所以采购的工作由他来做,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买东西需要用的钱都是爱青在馒头房打工时挣下的,虽然他不介意谁去花这个钱,但对于其他人来说毕竟不是自己挣的钱,花起来总不是那么理直气壮。慧慧和婷婷则负责做一家人需要的围裙和两床新的被子,被子是冬天的时候需要盖在揉好的馒头上醒面用。总之一家人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每个人做着分工到自己手上的工作。虽然大家每天都会交流各自的工作,以防哪个步骤出现了纰漏。但百密一疏,爱青买回来的笼屉尺寸和爱平砌起来的灶台不协调。爱平砌是按照平时家里用的尺寸来的,可买回来的锅和蒸屉要大的多,这就导致笼屉不能正常的放到灶台上。如果把灶台扒了重新砌还要耽误几天的时间,而卖笼屉那边只答应给他两天的时间去试笼屉能不能用,如果两天后爱青这边没有回复,卖家那边就不再承担笼屉的问题了。因为笼屉都是老师傅手工拿竹子做的,可以说每份都是孤品。只能通过试用两天才能知道笼屉的好坏。这可急坏了志忠,平时老实巴交惯了,哪遇到过这种事。可现在急也没用。赶紧把问题解决才是最重要的。晚饭时一家人都沉默不语,默默的低头吃饭,大家都为这个笼屉的事发愁。‘有了’爱青突然的一句话,吓的几人差点把碗里的玉米糊洒了,几人看向爱青,爱青连忙解
(本章未完,请翻页)
释说自己小的时候经常去村子里西头的罗汉庙里面玩,庙里不时会有聚会或者会请一帮人来修缮屋子和佛像,为了方便大家吃饭,村子里的人就在罗汉庙的后面搭了一个棚子,里面就有一个特别大的灶台。说到这爱平也接上了话茬,对啊,我小时候也经常去那玩,还有一次碰上人家修佛像在那吃过一次饭呢。但是这个灶台毕竟是为了庙上有事时用的,不知道人家让不让我们用。爱青说到,那倒没事,明天我去问问,看看谁在管着那边的事呢。第二天一早爱青就去西头打听谁负责庙上的事,问了好几个经常去庙上烧香的老太太才搞清里面的事。原来罗汉庙是由几个人轮流着负责的。具体现在轮到谁则需要找到几个当事人问才清楚。一圈下来,现在负责管理的是姓黄的一个老头。这人爱青也认识,毕竟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但这老黄头是西头出了名的难办,为人处事没有固定的原则,单凭自己的好恶。可自己的事也耽搁不起,在老黄头的家门口踌躇了半天,爱青还是硬着头皮上去敲门了。当老黄头开开门认出是村东头志忠的二小子后没好气的问到‘啥事,小子’爱青讲明来由后,老黄头直接说这灶台是为了罗汉庙才搭起来的,也只能为庙上的事用,个人的事不允许用。说罢就‘砰’地一声关上了门。虽料到老黄头这不会太顺利但也没想到这么困难。爱青也是愁的在老黄头门口转来转去,可眼下这个灶台是最快的办法了,爱青思考了一会后去村中央十字街小卖铺那买了一包官厅牌香烟。然后又一次来到老黄头的门口敲响了门。结果不言而喻,收到烟的老黄头很爽快的答应了爱青,甚至表示想用几天就用几天。回到家后一边安排爱平把家里已经砌好的灶台扒了重砌,一边安排大姐慧慧去她的好朋友思红家里借一下人家的板车。等爱平把灶台扒完后,慧慧也拉着板车到家门口里,也是几人把笼屉抬到板车上由爱青拉着往西头去了。而志忠则在后面背着半袋子的棍子当柴火。
连续试了两天,笼屉一点问题没有,不放心的爱青又多试了一天,毕竟老黄头那边已经发话了。想用几天就几天。等试用了三天后终于一家人也放下了一直揪着的心。家里这边爱平也根据笼屉的尺寸重新砌好了灶台。现在就等灶台干透了。虽说隔行如隔山,一家子务农的人直接上手有些许的难度,但好在有爱青这个‘老师傅’在旁边指导。虽然慌乱不堪却也算有条不絮的进行着。当第一屉馒头从灶台上抬下来的时候,一家人都紧张的看着锅盖,生怕锅盖揭开后馒头不成功,当爱青把锅盖揭起后,热腾腾的哈气挡住了所有好奇的视线。当哈气散去,蒸屉里一个个白白胖胖馒头稳稳地围在一起,仿佛一团团棉花团簇盛开。一家人见到第一次试验就如此成功,都惊喜不已。爱平更是直接上去抓起一个就往嘴里送,爱青刚想阻止,爱平那边‘哎呦’一声,大家看到爱平被烫的不清反而都大笑了起来。
就这样志忠家开了一个馒头房的事没两天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大家都好奇怎么志忠突然间搞的这么红火。更是有人私下议论,说村子里的人家家都会蒸馒头,谁去花钱买馒头吃。但不管说闲话的人有多少,总会慢慢有人来买,或是因为好奇卖的馒头是什么味道或是因为家里来亲戚了买几个白面馒头有面子。总之随着买的人越来越多,名气也是越来越大,或许是因为爱青在冀南市里学的蒸馒头的方法和村子里的传统手法有区别,或许是有其他秘密‘武器’总之馒头房里的馒头比自己家蒸的馒头好吃这个观念慢慢地在村子里形成了共识。随着来买的人越来越多,问题也随即出现。有的爱青之前碰到过,比如为了提高产量而缩短醒面的时间。这样出来的馒头味道就不如正常时间做出来的馒头。但是这些经过爱青的经验都能一一解决。但是也有新的问题的是之前没有碰到并且也没有想到的问题,一个就是之前在市里大家都相互不认识,要想吃馒头就只能拿钱买。但是在村子里,有的人手上没有钱,但是表示可以拿麦子来换,再比如城市里的人由于相互不认识,所以不存在赊账的问题。但是在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相互认识,有的人提出赊账如果不同意就会显得不尽人情。甚至会得罪人,这样下来就得不偿失了。这些问题爱青之前也是没有考虑到,毕竟他也才17岁。有好多问题思考不周。但是既然问题出现了总要解决。这天一家人忙碌完就坐在一起开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麦子和馒头之间的换算率。其实需要商讨的是手工费的多少,毕竟麦子的卖价是固定或者说是透明的。一家人经过一番商讨后,最终决定一斤麦子加上五毛钱的手工费换算相对应的馒头。这时爱青提出,可以允许先把麦子放到这里,然后零散着拿馒头回去,这样一方面能避免有的人每次拿着麦子来不方便,也避免了有的人想赊账的问题。毕竟每年收麦子的时间是固定的,收回麦子后可以预存一部分麦子。然后平时零散着来拿馒头回去吃就行了。经过爱青一系列的‘改革’后,馒头房的生意越来越好,甚至有时候碰上隔壁村子过庙会的时候,馒头都做不出来。
这天爱青去隔壁村子送完馒头回来后看见志忠在自家门口蹲着,细心的爱青知道家里有事,果然志忠听到声响抬头一看是爱青回来了,站起来就说,前街的媒人王婆刚来家里了,是前街的张万庆托她来的,替他家的老三给你大姐慧慧提亲。这个张万庆他认识,也是村子里的小姓人家,家里三个小子,老大老二都成家里,老三还没成家。‘老三叫张明高吧,’爱青问道,‘对,我也是刚知道老三叫啥。之前见面了一直叫老三,’‘那我大姐啥意见?’志忠还没顾上答话,就见慧慧从院子里走了出来,大概是因为听到了他俩的对话。慧慧刚站定就说‘我没意见,这样都在一个村子里,我平时回来看你们还方便’‘可是’爱青刚想说话,慧慧就打断他的话‘我知道,他们家穷,可是咱家要不是靠你把这个馒头房开起来咱家现在也还是一穷二白,所以只要人肯干,总不会一直穷下去’爱青见姐姐这么坚定。便不再多说什么了。这事既然没有反对意见自然也就这么定了下来,剩下的就是按照礼节两人小见面,大见面,过帖等等,最后剩下的就是商定典礼的日子了。最终日子订在了腊月初六。农村人结婚一般都是在冬天,一方面,其他时节都是农忙,只有冬天比较清闲,家家户户都能抽出来人。另一方面典礼的时候需要置办的东西比较多,其他时候容易变质。冬天到处都是天然的储藏间。东西能放很久。所以大家都会让懂的生辰八字的人在冬季给挑选一个日子。
时间很快就进入到了腊月,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慧慧该出嫁的日子。初五这天晚饭,爱青做了炒馒头。这在往常是很难吃到的饭,毕竟炒馒头需要的油更多,所以一般都是到了过年的时候才会做上一两次。但是今天晚上是一家人最后一次以家人的身份一起吃饭了。以后慧慧再回来就属于串亲戚了,想到这里,即使眼前的碗里是难得一次的好饭也提不起人的胃口。倒是婷婷开导大家,典礼这么大的喜事大家应该高兴才是。爱青想到其实心里更难受的应该是大姐吧,但是她都没有表现出来。自己更应该高兴,这样大姐才不会难受。‘对啊,这么大的喜事大家应该高兴才对,并且大姐离的这么近,想见面随时就能见面’爱青说完这话,自己心里不但没有轻松一些,反而更难过了。这主要因为自己从小没有母亲,自己是奶奶和两个姐姐一起带大的,现在奶奶也不在了,对姐姐的感情已经超越了普通姐弟的感情。爱青暗下决心,自己以后多多挣钱,补偿大姐这么些年对自己的恩情。第二天天还没亮,爱平和爱青就起来了,把家里的里里外外好好收拾了一番。劳碌起来后总是感受不到时间的流失,家里的亲戚陆陆续续都来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