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挽明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716章 寒冬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黄台吉、多尔衮、豪格等满洲亲贵站在营口城北门城楼,远远的望着南面的码头。在那里,剩下的明军正在做最后的撤离。

虽然这里距离码头有些远,间还有许多地方被建筑物遮挡着,需要用望远镜才能看清明军的部分动向。但是仅凭借着这些建筑缝隙看到的明军动向,这些从小厮混在军的满人亲贵们已经确认,这只明军的确是训练有素的军队。

一只军队在什么时候最容易被击败,只要稍稍有些军事经验的将士都知道,在撤退时的军队最容易遭受失败。一只军队在处于进攻时,对于自身的伤亡敏感度是很低的,因为此时士兵会把注意力集于对面的敌人身,而不是观察自身周围的环境。

但是当一只军队开始撤退时,士兵的注意力会集于自己的周边环境,这个时候哪怕是最小的伤亡,都会在士兵的感官被放大,最终他们不是被敌人的攻击所击败,而是被自己的想象所压垮。

用恐惧动摇敌军的心理,然后以小部队击溃敌军的战术,对于这些满人亲贵来说实在是太过熟悉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们以这种战术击败了诸多优势敌人,特别是人数众多的明国军队。

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于一只部队在撤退时应当表现出什么样的面貌,基本都是心有数的。虽说此前明军为了撤退故布疑阵,连昂贵的大炮都没有搬走,使得一直监视城内的动静的清军直到今天一早才发现问题。

但是在多尔衮等满清宗室大将的调配下,清军反应极快的向营口城发起了攻击,轻松的夺取了没人防守的营口城墙。可是在清军这样的尾随压迫下,这最后撤离的明军小股部队依然有条不紊的撤往了码头,没有出现任何的崩溃状况,这相当的让人震惊了。

直到亲眼看到这只明军撤退时的表现,这些满清的宗室大将方才理解,为什么劳萨等人在耀州城下会拿不下一只人数相差不大的明军,让这只明军硬生生的突破了清军的围追堵截,安然返回了营口。

像他们现在这样,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明军退守码头,然后从容不迫的登船撤离。这只明军完全是把撤离当做了一次郊游,没有人脱离自己的岗位逃亡,似乎他们笃定自己总能登身后的船只的。

虽说营口的街道并不狭窄,但是那些同街道平行的运河却把码头和城市分为了两个部分,清军根本无法在这样的环境里发挥自己的人数优势。明军只要用小股部队封住路口,能阻碍住清军大队人马的进攻。

而最让清军感到忌惮的,还是停靠在码头附近的明军军舰,现在成为了海的浮动炮台,虽然这些军舰的底层重炮无法射击岸的目标,但光是层的火炮已经足以封锁住码头附近的街区了。

明军的小股部队加这些军舰大炮的支援,把急于抢功的几队清军打了个几近覆灭后,之后的清军将士开始束手束脚,再无人敢冒险前去领教明军舰炮的威力了。

能够对付明军舰炮和街垒的,自然应该是清军的火炮。但是明军丢弃在城内的火炮都已经被破坏,而清军自己的火炮因为过于笨重,想要将之运入城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做到的,连多尔衮自己估计,当自家的大炮运入城时,估计这些明人早船离去了。

为了把这股明军留下来,多尔衮和部下们不知费了多少脑子,但是在快要接近成功时,明人却不声不响的撤离了。这种最后一刻翻盘的挫折感,让多尔衮心甚为难受,一时都失去了说话的兴致。

在他身边的其他满人宗室大将,此刻心情也都是非常恶劣,他们同时也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之。督促部下进攻,则无疑是让他们去送死。但是这么站在一旁目送明人远去,满人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要落幕了。

义州之败还可说是偶然,营口这一仗又该如何去遮掩呢?沮丧、挫败和对未来的担忧等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蒙蔽住了这些满洲亲贵的心灵。连黄台吉此刻也难以说出任何激励部下们的言辞了。

和身边这些满洲亲贵们相,黄台吉心还多了一层担忧,那是从这一仗看到的明朝国力的恢复。在过去,虽然大家都知道明国富庶无,但是官吏贪婪、将领无能、士兵胆怯,同样也是明国的痼疾。

算是明人所称道的,国泰民安的万历朝,明军普通将士的铠甲和武器也是有不少老旧而不堪用的。而到了天启朝,京城兵部管理的武器工坊打造出来的刀剑,居然连祭祀用的牛都杀不死,大明军队的武器铠甲还不及刚刚从深山老林走出的女真人更为精良,这也是殊为可笑的笑话了。

但是在今日,在满人眼极为出色的火炮,明人也能够毫不迟疑的毁坏丢弃,而优先保住将士们的性命,这在过去的明军是不可想象的。毁坏军械和军用物资,在明军可是重罪,所以明军宁可把这些东西完好无损的留给敌人,也是不肯自己动手毁坏的。

在明军将领眼,这些军械和物资可士兵的性命值钱的多。越是兵荒马乱的时代,人命越不值钱。因此他们宁可死人,也要保住军械和物资,只有在最后的关头,才会迫不得已的下令毁坏物资。

但是将领所认为的最后关头,和士兵眼的最后关头显然不是一回事。因此不是尚未到达最后关头,士兵已经一哄而散,无人去毁坏这些物资了;便是真的到了最后关头,士兵们反而期待用这些完好无损的物资来换取自己的安全了。

明国朝廷重物而轻人,最终却是人物两失。但是在今日,明明这些明人还有机会抢救几门大炮离开的,但是为了保证撤退行动不为他们所察觉,明人居然将这些贵重的大炮不动声色的毁坏抛弃了。

这种反常的举动,让黄台吉感觉非常不好。因为这样的举动只代表了两种可能,要么明国的官员终于开始转变观念,从重物而轻人变成了重人而轻物;要么在明国,制造这样的火炮花费低廉,所以明人才能毫无顾忌的毁坏抛弃。

这两种可能性,对于满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像大明这样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如果明国开始重视普通将士的性命,那么像他们现在所面对的这只明军将士,会变得越来越多,满人对明国武力的优势会越来越小。

如果明人铸造这样出色的火炮也非常廉价的话,这种廉价自然是相对的,明军铸炮使用的精铁和青铜,对于满人来说还是相当昂贵的。那么只能说明一件事,明国的国力不仅在恢复,甚至之从前还在成长。

过去的大明对于满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了,如果这样的大明还要继续成长下去,那么迟早有一日会变成让满人无法匹敌的怪兽。所以这两种可能性都预兆着一个可怕的未来,那是满人的失败。

黄台吉看的总是旁人更远一些,自然也旁人更早的感受到了来自未来大明的威胁。在这样的前景下,黄台吉发觉自己居然想不起任何应对之策,这种从心底发出的无力感是他这一生从来未有过的感受,让他发不出任何声音来。

虽然对于这只明军的从容撤离无法可施,但是多尔衮却无法继续沉默下去了。这不仅在于,他不能将自己这些满人主子的束手无策展现在奴才们面前;也不能够让这些满汉官兵眼睁睁的目送明军撤退而无所作为,从而在他们心竖立起一个明军无法战胜的形象,这对于满人武功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

因此他还是硬着头皮对黄台吉说道:“汗王,现在这种打法恐怕是不成的,我们还是应该把大炮运进城来。只有把大炮运入城,我们才能轰开码头几处入口处的街垒,把这些明军赶下海去。”

黄台吉只是扫了他一眼,便面无表情的回道:“睿亲王所言甚是,接下来的进攻由你来安排吧。传令下去,先攻入码头者,不论何人都赏三个半前程。我身体颇为不适,这先回大营休息了。”

对于这场欢送战争,黄台吉已经无心再观看下去了。而他所说的身体不适也不是虚言,这些日子的操劳加心的忧思,也让他眼前一阵阵的发黑,他可不希望昏倒在战场,再打击一次自己这方的士气。

多尔衮松了口气,赶紧和其他满洲将领一起恭送黄台吉下楼。多尔衮正和身边部将交代军令时,却突然听到城下传来了一阵喧哗声,他赶紧出城门楼观看,却发觉索尼、鳌拜等侍卫围成了一个圈子,圈内豪格正抱着自己的父亲大呼小叫的。

受到惊吓的多尔衮等满人宗室将领赶紧下楼询问,却原来是刚刚走出城门的黄台吉听了一名传令兵带来的消息后,顿时晕了过去,去给黄台吉牵马的豪格立刻呼喊了起来,让周边的将士们都受到了惊吓。

多尔衮听后立刻前止住了豪格的呼喊举动,一边让人给将士们传话,汗王只是扭伤了脚并无什么大碍,一边则吩咐找担架和大夫过来替汗王看病。

好不容易将这事压制下去之后,多尔衮才退到一边向亲信问道:“刚刚汗王是听了什么消息才晕过去的?”

“说是岳托贝勒薨于军了…”这位满人将领满脸不可思议的回了一句,显然他还没有从这个消息回过神来。

多尔衮心一惊,他还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个消息时,却陡然感到脸颊一凉,于是便朝天看去,发觉原本阴沉沉的天空,不知何时起已经飘起了雪花。多尔衮下意识的想着,“今年的冬天一定很冷啊。”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