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挽明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502章 黄台吉的愤怒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这就是你们写的文章?这样的文字写出来,你们究竟打算给谁看?”黄台吉抓起手上的一叠稿纸,脸色铁青的向面前这些内三院的官员质问道。

在崇德改元前一个月,黄台吉便改文馆为内三院,一名内国史院、一名内秘书院、一名内弘文院“,并详细规定职掌,任命负责官员,这事实上就是大清的内阁雏形了。

应该来说,随着六部和内三院的设置,后金正一步步的变成封建集权的国家,而这种变化也正为那些汉人官员所欢呼雀跃。毕竟在从前后金的奴隶部族制度里,他们不过是依附于某个部族头领的奴隶,而不是正经的国家大臣。

且在这种部族共和的制度里,这些汉人官员完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有当这个国家的体制越来越接近于,他们所熟悉的那种官僚体制,他们才能依靠体制的力量去对抗那些手中拥有武力的部族首领。应该来说,中原王朝数百年来以文御武的经验,足以让这些汉人官员有信心改变大清未来的政治格局。

正当这些汉人官员们围绕着他们心目中的圣主,想要把后金改造成他们理想中的大清时,却不妨迎头被大明的报纸打了一记闷棍。以大明皇帝亲自写作文章批判后金自欺欺人,伪造祥瑞蒙蔽自己的国民开始,大明时报和其他报刊上就连续出现了许多讥讽后金的文章。

虽然内三院的汉人官员在这之前已经预料到了,明国朝廷会对黑龙祥瑞有所不满,但是他们分析过明国最大的反应,也不过是派出军队进攻后金,或是派人来沈阳问罪罢了。

就前者来说,后金虽然现在打不动大明设下的防线,但同样的后金也不畏惧大明的进攻,甚至于他们还欢迎大明的进攻,在自己熟悉而有利的战场上击败对方。就后者来说,大明的问罪根本就不痛不痒。

但是,不管是汉人还是黄台吉自己都没有预料到,大明会选择第三条路。选择在舆论上向后金开战,而且还是以一种令人不齿的方式。

即便黄台吉命令文馆官员仿照大明时报设立自己的报刊,但是这些汉人官员们依旧还是把报纸当做了读书人之间了解国家大事和互相唱和的一个发声场所。和大明的报纸尽量追求浅显易懂的白话文写作不同,为了证明后金并不是一个蛮夷化的国家,后金的报纸上还是尽量以文言来写作。

这样的报纸自然是无法赢得后金底层百姓的喜爱的,因此后金时报的销量一直不大,在国内的影响力也只是存在于汉人官员和读书人之中,连许多满蒙官员对于这份报纸都是不屑一顾,认为上面的文章简直就是狗屁不通。

但是对于那些明国传来的报纸,上面的文章不仅浅显易懂,还有着诸多怪谈趣闻,在这样的时代,简直是用来消磨时间的最好娱乐。哪怕是黄台吉再三发布禁令,也未能在国内完全禁绝从大明传来的报纸。更有甚者,有人看到其中有利可图,干脆将大明报纸上有趣的文章摘抄下来,然后私下印刷出售,这样的流传行为就更难以被官府拦截了。

从崇祯元年大明时报开创以来,大明的报刊种类就不断的在增长,这不仅得益于大明工商经济的发展,也得益于小学教育推行以来,中下阶层百姓的识字率的上升,人民越来越需要从报纸上去了解国家的政策或是获取一些娱乐谈资。

于是在这些不断出现的报刊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那种只刊登奇谈怪论和花边新闻的小报,虽然这样的小报因为过于博取关注而使得内容庸俗化和艳情化,但却在小市民中拥有着极大的受众,这直接打击了一些依赖印刷唱本维持的书坊。于是一些以前写公案和*的文人也纷纷转行投入报刊行业之中,更是带来了小报产业的繁荣。

这些小报也极为关注新闻的要点,随着大明时报刊登了皇帝对于后金祥瑞的驳斥,引起了大明舆论的关注之后。不少小报很快就开始采访忠义八旗的前女真将士,编造出了一份份以后金为背景的八旗内幕。

这些内幕刚开始不过是早先努尔哈赤同弟弟之间的争斗,接着是努尔哈赤诸多儿子之间的争斗,这些描写政治斗争的文章,内容三分真实七分虚构,但是很快引起了大明百姓的兴趣,使得这些小报一度脱销。

于是接下来便有着更多的小报投入了揭发后金内幕的热潮之中,甚至有人假借杜度、爱尔礼、阿敏的名字,写出来《努尔哈赤生命中的最后二十天》、《黄台吉对阿巴亥的因爱成恨》、《大妃阿巴亥同大贝勒代善的畸恋》、《阿巴亥同四大贝勒的故事》等等*。

这些文章不仅大受大明百姓的欢迎,也很快就传到了沈阳,甚至于因为后金对这些文章报纸的严禁,使得不少后金百姓把这些故事当做了真实的秘闻来传播。不管是黄台吉也好,还是爱新觉罗家族也好,在这场舆论的战争中都受到了极大的名誉损害。

而更为黄台吉所愤怒的是,后金百姓也许对阿巴亥同四大贝勒的爱情故事还是半信半疑,但是在这些传闻中却已经认可了,他亲手杀害大妃阿巴亥的事实。因为这些文章里有杜度和二贝勒阿敏的证言啊,这实在是由不得这些底层百姓们不信。

黄台吉利用黑龙出水的祥瑞为自己加上的天命光环,就这么被那些无稽之谈的市井传闻给剥去了大半。而且已经有人开始借着这股诋毁他的舆论风潮,在私下为莽古尔泰翻案,认为三贝勒身上的罪名大多是子虚乌有,不过是黄台吉为了夺取权力而强加于他身上的,三贝勒起兵造反也是被逼无奈之举。

虽说黄台吉排挤了其他三大贝勒,建立起了一个向封建王朝靠拢的中央集权政体,但后金毕竟还不是大明这样有着成熟官僚体制的国家。黄台吉能够收拢满蒙贵族手中的权力,但还没有达到一言九鼎,禁止百姓言论的地步。

面对这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舆论战,黄台吉虽然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但也知道光凭武力是消灭不了对自己不利的传闻的。因此他不得不让内三院的才学之士写文章去辟谣,但是他眼中的才学之士显然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舆论宣传,他们写出的文章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在黄台吉看来,这些从前看起来辞藻华丽引经据典的文章,此刻显然就似一块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他看了尚且不明所以,那些头脑简单的百姓哪里还能从这些文章中了解自己的苦衷和心意。

在臭骂了一通写出这些文章的文官之后,稍稍泄去了一些胸中郁闷之气的黄台吉,这时才有些回味过来,明朝皇帝不理睬这些鸟文官的劝谏,坚持用白话文写作公文,实在是太明智不过的事了。

虽然用白话文写作公文,让朝廷的文告看起来少了许多气势,但是却也极大的削弱了士人的话语权,让更多的底层百姓能够自行了解文告的内容,从而迫使这些文官们不得不遵从于朝廷颁发的指示。

虽不好说这样的措施能够取得多少效果,但是从明国传来的舆论风潮居然能够对沈阳百姓施加影响力,这显然已经说明大明推广白话文并不是一个笑话。

用手抚着额头,看着下方跪地不起的官员们,黄台吉已经清醒了过来,想要指望他们去同明国的报纸去打笔墨之争,恐怕是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有越抹越黑的嫌疑。阿敏、杜度、爱尔礼这些前爱新觉罗家族成员的揭秘,实在是迎合了市井百姓的猎奇心理。这就同他当众辱骂莽古尔泰杀母邀宠的秘事一般,让当事人难以辩驳自己的清白。

为今之计,显然只有转移后金百姓的注意力,方才能够平息这场风波了。想到这里,黄台吉挥手让众人退下,只留下了希福和范文程两人。

暴怒时的黄台吉虽然让人畏惧,但是镇定下来的黄台吉却更让了解他的希福和范文程感到压力重重,两人毕恭毕敬的屈身听从着黄台吉的指令,唯恐漏掉了一个字。

黄台吉清了清喉咙,眉头紧皱的看着两人说道:“事已至此,想要让你们在报纸上和明国那些无耻文人去辩驳,显然是平息不下市井中的传闻了。

也罢,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也不和明国皇帝争这一时的短长。范永斗那边不是准备要开股票交易所吗?你们两人去给他把把关,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就让他大张旗鼓的开办,也好转移下城内百姓的视线。”

希福和范文程顿时都松了口气,赶紧回道:“奴才等遵旨,一定让股票交易所这事办的漂漂亮亮的,把城内百姓的目光都吸引过来…”

黄台吉点了点头,这才说到第二件事,“察哈尔部那边联络的怎么样了?”

希福看了身边的范文程一眼,方才回道:“翁牛特部的董戴青已经同驻扎于察罕浩特的衮楚克台吉联系上了,衮楚克台吉的口风似乎有些松动了。

大明皇帝吞并了察哈尔部之后,并没有让衮楚克台吉他们继续执掌察哈尔部的实权,反而以蒙古地方议会及各旗自卫军的设置分薄了他们对于部众的控制,这令衮楚克台吉等察哈尔首领颇为不满。

奴才以为,是时候同衮楚克台吉进行直接接触了。只要汗王许诺立他为察哈尔部之主,奴才以为衮楚克台吉叛离明国的机会不小。”

黄台吉用大拇指按着自己的太阳穴思考了许久,方才对希福点了点头说道:“你和董戴青走一趟,只要衮楚克能够竖起叛离明国的旗帜,什么条件都可以谈。只要能够动摇蒙古诸部对于明国的忠诚,什么代价都是值得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