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挽明

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464章 重点官员考核名单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对于崇祯的反应,郭允厚内心感觉有些惊奇,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表现出来。老实说他向崇祯提交这个计划,并不是想要向皇帝推荐李昌时这个人。

其他官员对于实务的一知半解,导致他之前向皇帝提交的计划实在是有着太多的漏洞,郭允厚显然还没打算为了户部官员的面子,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

就如同崇祯所言,就可操作性上来说,还是小吏出身的李昌时拟定的计划更符合实际。而户部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还不必花费太多。

至于这个计划是不是符合皇帝的要求,或是能够得到其他部门官员的认可,郭允厚觉得这并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皇帝支持这个计划,就算出了什么问题,户部的责任也算是减轻了大半。

如果皇帝不认可这个计划,那倒是正好打压一下户部那些非正途出身的官员。这些官员仗着自己了解户部实务,又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倒是慢慢开始有些看低了科举出身的官员了。

不管崇祯作出什么选择,郭允厚认为自己都不会有什么坏处。但是他倒是真没想到,崇祯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收敛起自己的情绪。

毕竟在李昌时的计划书中,可是毫不留情的对皇帝在顺义的土地改革大肆批判了一通,认为这种土地改革最好的结果不过是给皇帝增添了些名誉,但这种土地改革政策是无法推广到全国各地去的。

就算各地的地主毫不反抗,乖乖服从皇帝的命令把自己的土地交给朝廷进行重新分配。但是光有土地是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的,朝廷还必须给这些无地农户分配农具、牲畜、种粮和肥料等等。

这种土地改革政策就算是张居正改革之后,国库最为充盈时都未必能成功,更何况是大明国库异常空虚的现在。

原本郭允厚以为,年少气盛的崇祯看到这些评价之后,会怒不可遏。所以他并不打算把这个计划拿出来,为了避免在皇帝心中留下户部办事不力的印象,他又不得不把这个计划拿了出来。

如他所预料的,第一眼看到计划书的时候,崇祯的确是有些恼羞成怒了。不过他倒是没想到,皇帝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了这个计划。

对于皇帝现在的要求,郭允厚自然无法拒绝,他答应着向皇帝告退了。而崇祯把计划书交给王承恩让他另外收起之后,便传新任吏部左侍郎温体仁晋见。

温体仁在进入崇祯的办公房之前甚为心满意得,他撺掇周延儒和他一起加入了,徐光启的科学进步党,倒是没有预料到自己立刻就被提拔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

说起来,这倒是让他得了一个头彩。因此当温体仁走进文华殿皇帝办公房的时候,倒是显得有些气势昂扬的劲头。

看着走进来的温体仁,朱由检示意一边的内侍给予赐座的待遇,让温体仁近前来说话。事实上对温体仁的提拔,完全是朱由检一力主张的,徐光启其实是不怎么认同的。

朱由检提拔温体仁倒不是因为他对这个名字有些影响,而是他听说温体仁劝说了周延儒,两人都在第一批加入了科学进步党。

这还是推崇新学之外的大臣第一次请求加入到科学进步党内,大多数官员不是犹豫观望,便是被钱谦益招揽入党去了。

朱由检自然要给众人竖立一个榜样,让下面的官员们知道,虽然他口头上说,对于两党是一视同仁的,但事实上还是有些区别的。

毕竟他不能眼看着,科学进步党最终变成了一个被朝廷主流官员所边缘化的小团体。因此他不顾徐光启的阻拦,任命了温体仁的新职位。

从一个清水衙门调到六部第一的吏部担任左侍郎,温体仁自然是想要做些工作来显示自己的。而徐光启的事务之繁忙,也使得吏部的日常事务都落在了吏部两个侍郎的身上。

温体仁只是略微观察了几日,便了解了吏部内部的运作。徐光启对于吏部的具体事务很少干涉,只是抓了一个主要方向。

而担任吏部右侍郎的成基命不过比他先进了吏部3个月而已,这位东林党中颇有声望的大臣,原本是被推举为吏部左侍郎的,但是在皇帝的压制下,东林党人还是没有如愿。

现在反而被他跳出来摘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温体仁以己及人,认为成基命总不可能是乐于见到自己接任这个位置的。

而以徐光启的年纪加上他所负责的众多事务,温体仁认为这位崇祯所依重的新学领袖,恐怕也未必能在这个位置上呆上很久了。

这样一来的话,他倒是很有机会争一争这个六部排名第一的尚书职位了。而想要接任徐光启的位置,自然就要先获得崇祯的认可。

因此他倒是把新上任吏部左侍郎第一次拜见崇祯的会面看到异常慎重,希望能够给崇祯留下一个,可靠又能够任事的印象。

朱由检倒是没有多加琢磨温体仁的心思,待到温体仁坐下之后,他便开门见山的对温体仁说道:“温侍郎刚刚上任,原本是应该给你几日时间熟悉下新部门的环境。但是,如今大明官场需要整治的地方太多,所以只能让你一边工作一边熟悉环境了,想来你应当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温体仁自然是顺着崇祯的意思,马上回答着没有问题,但是他心中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皇帝刚刚同他见面,就要安排什么任务给他。

朱由检很快就解开了他的疑惑,“此前吏部的一些官员暮气沉沉,一味照搬从前的规矩,以论资排辈提升官职,完全不顾各部门及地方的需求,也不顾这些被提拔的官员究竟有没有做事的能力。

导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大家都以不做事为上策,只等着年限到了就按部就班的提升一级。更有不少官员临到调仁时,便四处寻找门路,一心想要跑官、要官,给自己弄一个美职,上任后好去刮一刮地皮。

有些官员不爱去老少边穷的边疆地区为官,也不爱去江南诉讼之风盛行的地方为官,最好是山清水秀钱粮多的江西、安徽、浙江地区为官。这种歪风邪气不治理一下,恐怕是不行的了。

所以温侍郎上任之后,朕对你是颇寄希望的,希望你上任之后能够好好的整顿一下,官场的这股歪风邪气。朝廷任免官员,是为了国家治理地方的,而不是为了满足某些人飞黄腾达,搞鸡犬升天的把戏的…”

温体仁临襟危坐,战战兢兢的听完了崇祯发的牢骚。他倒是没料到,自己这吏部左侍郎的位置还没有坐热,崇祯就丢过来这么大一个麻烦。

去年京城的六部官员可以说是被好好收拾了一顿,户部、吏部、兵部的官员更换的最多,不少老朽无能的官员都被劝退回家去了。

此外六部新增加的官职,加上档案馆的设立,使得各部原本互不干涉的局面被悄然打破了,现在各部之间发生的工作联系,已经主要依靠内阁的分管大臣作出协调了。

现在崇祯对他说这些话,明显是要把官员整顿的范围扩展到地方上去,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啊。

朱由检说了一大通之后,才仿佛记起了面前端坐的温体仁,对他询问道:“温侍郎,你觉得朕说的这些话,可有道理?”

温体仁不敢怠慢的回道:“陛下所言极是,臣认为的确应当杀一杀这股歪风邪气了。”

朱由检顿时开心的对他说道:“果然朕没有看错你,只有温侍郎你这样的人才,才能理解朕的苦心。

那你回去之后,便上个条陈上来,说说要如何整治这股歪风邪气。朕倒是有几个建议,一是恢复张江陵建立的考功制,当然朕也不要求像张江陵这么苛刻。

朕的想法是,就以去年各县报上来的各项经济数据为基础,然后同今年的各项数据做出比较。没有增加的算中等,数据倒退的要说明原因,否则就是下等。各项数据都有增加的,为良。增长速度在省内排到前三名的,为优等。

对于任期内优等居多的官员要优先提拔,并纳入到官员重点考核名单之中。今后对于每个省都要设立一个官员重点考核名单,凡是中央和地方要职出缺,优先从该名单内挑选对象任职。

这份名单分为三个等级,品及6品以下,名单分成3份,一份由吏部保管,一份交由内阁,一份交给内廷。

名单上的官员由吏部进行考核纳入,如果内阁和朕对名单上的人选有所疑问,吏部要作出合理的解释。否则,朕会考虑对考核和挑选名单的官员进行调离吏部处理…”

温体仁顿时感觉自己的心跳有些加速,皇帝说的这些话,对他来说是一种危险,但也是一种机遇。

以往吏部对于官员提升或是调任的安排,一向都是文选司和考功司说了算。虽然吏部尚书、侍郎可以对这两个部门工作进行核查,但是如果遇到一个像顾宪成这样胆大妄为的文选司郎中,就能把自己上司的命令给顶回去。

现在按照崇祯的意思建立一个重点官员考核对象名单,不但限制了吏部下属部门的权力,还极大的提高了吏部原本就比较超然的地位。

比较以往吏部可是很难干预到内阁和六部主官的任命的,但是现在则就未必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