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挽明

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97章 银行的股本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汪逢元这两天同王本仁吵的不亦乐乎,因此今天就想在皇帝面前给他上点眼药,但是他可不敢摆起架子戏弄皇帝。

听到崇祯话语中的不悦之意后,汪逢元赶紧对着皇帝解释道:“小民并不是要反悔出资银行,而是想要向陛下报喜,经过臣的联络,愿意出资的人数超过预期。

特别是几位徽州盐商愿意额外出资200万两,现在小民筹措到的资本已经达到了700万两。”

原本心中还有些得意的汪逢元,却没有听到崇祯赞赏的声音,他顿时有些意外的抬头看向了皇帝。

对于汪逢元超额筹集的股本,朱由检并没有觉得高兴,他反而觉得这是一个麻烦。

按照原本的资本分配额度,虽然四海商行、宫中、户部加起来的股份,和徽商们筹集的股份刚好持平。但是他曾经有过一个附加条件,当双方就某一问题的投票出现5:5的时候,作为皇帝他拥有最后的决定权。

但是现在徽商多筹集了200万两的股本,如果任然只给他们50%的投票权显然不合理,也会让这些出资的徽商感到心寒。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他们这里再增加200万两的股本,重新达成股本的平衡,但是现在筹措出来的500万两股本已经是极限了。不管是宫内、户部还是四海商行,都没有能力再筹集200万两的巨额资金了。

“陛下可是感觉哪里有所不妥吗?”汪逢元等待片刻之后,不由打破了沉默,不安的出声问道。

朱由检从思索中惊醒了过来,对着汪逢元笑了笑说道:“不,你做的很好,朕觉得让你担任大明银行的第一任行长,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朕想先声明一下,这些盐商就算是投资了银行,他们也不用指望,朕会在盐业上面给予他们什么特殊待遇。就算是这样,他们也愿意继续投入资金吗?”

听到皇帝担忧的问题是这个,顿时让几位徽商们松了口气,汪逢元赶紧说道:“这是理所当然之事,小民已经同他们交待的很清楚了,他们决不敢想用这点银子从陛下那里换取什么额外的东西。”

对于汪逢元来说,筹措出700万两的股本并不是他的极限,如果他真的全力以赴去做的话,从同乡那里筹措出1000万两也不是什么艰难的事。

以汪逢元和其他几位徽商对银行运营计划的仔细计算,他们都认为银行这门新生意绝对是有利可图的。

事实上,以他们的计算,这个新出现的行业即便是把所有徽商的资金聚拢到一起,也能获取丰厚而稳定的利润。

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以整个徽商团体所拥有的资金,即便是大明资本最为密集的盐业,也一样容纳不了这么庞大的资金。

这个行业的出现,天生就是为商人们服务的,光是异地兑换的汇水就足以支持整个银行运转下去了。

现在的大明内外交困,除了东南几省之外,其他地区离开了县城就有可能遇到盗贼。

在这种环境下,远途经商的风险显然会变得很大。但是银行的出现,却能有效的降低这种风险。

而能够依靠朝廷的力量在各地开设网点的银行,不但会减少银行资金的长途运输,还能依靠朝廷的力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支出。

但是,如果他们无法保证,当徽商把这么多资金聚拢起来之后,皇帝或是宫内的某个权势人物不会起其他心思。

在皇帝面前暴露出自己的财富,这可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他们可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如果不是投资银行有足够的利益吸引住了他们,他们也不会这么冒险。

这是徽商第一次同皇帝做生意,他们自然是小心谨慎的。但是即便是如此,他们也希望扩大自己在银行事务上的话语权。投入500万两,看皇帝的脸色也就罢了,但是还要看一群北方商人的脸色,那就太让人难以忍受了。

以汪逢元等人这些日子对于四海商行货币兑换点的考察,他们发现这些四海商行的商人们对于银行这门新生意,同样也是一知半解。

整个货币兑换点的运作程序,基本上还是以宫内发出的指令为指导。似乎宫内有人非常明确的了解,银行成立后要往什么方向发展。

汪逢元和几位同乡一合计,就觉得四海商行的这些股东,同宫内之间的关系也仅仅是金钱上的联系,还没有培养出非常紧密的关系。

既然如此,以徽商充足的财力,他们就试着想要替代这些四海商行的股东,成为宫内依靠的商业支柱。这才有了今天增加200万两股本的意外事件。

朱由检思考了半天之后,还是决定要接受这额外增加的股本,毕竟现在的大明财政需要更多的白银货币,才能更好的继续运作下去。

王本仁等四海商行的股东自然是相当不情愿的,但是他们也知道继续投入股本是不可能的事,他们只能耷拉着脸接受了皇帝的安排。

重新划分了大明银行的股本之后,朱由检便对着这些心满意足的徽商说道:“建立银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我们得要统一账簿的规格,记账的方式,还有营业手续和规则。

四海商行的各货币兑换点,在过去几个月的经营中已经总结出了不少经验。朕以为,可以把大明银行的总行设在北京,另外把南方各典当行的掌柜都叫到北京来。

一来可以讨论出一个运行的章程,二来也能互相学习和认识一下,今后好一起开展工作。诸位认为怎么样?”

汪逢元同几位同乡小声交谈了几句,就笑容满面的对着皇帝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既然是同一个银行,这个统一章程是最为重要的。不过小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吧,有问题就应该说出来,否则我们怎么去解决问题。朕以为,这个世间大多数问题,就是因为沟通不畅,你随意说,朕全听着。”朱由检毫不迟疑的回道。

“小民以为,大明地方广阔,南北交通不便,从南京到北京快马兼程也最少要15天时间。

如果只设一个总行,那么南方几省有什么急务恐怕就会耽搁。因此小民以为,不如在南京也设置一个总行。

这样,北方的总行负责北方事务,南方的总行负责南方事务,如此可以各得其所,也不会耽搁事情。”汪逢元快速的说道。

朱由检思考了片刻就说道:“银行业是大明的新事物,应当怎么做比较好,朕也不清楚。

不过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改就是了。不管如何,一个人也只能有一个脑袋,如果出现两个脑袋,总是会出现问题的。

朕以为银行只能设置一个总行,这个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鉴于现在南北交通的问题,在金陵设置一个副行管理南方事务,也是现实需要。

以朕看,不如这样处理:大明南北各省各自分开,北方各省归北京管理,南方各省归南京管理。但是北京总行位于南京副行之上,有权力管理南京及南方各行,但是这个权力的使用,必须要得到朕的同意,你们看如何?”

汪逢元等几人自然不会反对,不过范无病很快就询问着他最关心的事情上去了,“请问陛下,这银行成立之后,关于纸币的问题应当如何处理?”

范无病的问题,同样也是几位徽商最为关心的事,纸币可以无限制的兑换白银,他们可不希望皇帝把纸币印刷成宝钞,这样银行很快就会失去商人们的信任的。

朱由检从怀中掏出了几块大小不一的银元,示意王承恩递给几位徽商。

“诸位可以看看这些银元,这五块银币面额不一,从一元到五分都有,朕打算今后把纸币兑换的对象换成这些银币。

而现在的白银只作为一种高价值的贵金属,慢慢的把白银从市场上驱逐出去,不再作为货币。”

听着皇帝的解说,范无病等几人仔细查看了这些银币的成色、图案。范无病拿着一元的银币观察了半天之后,才小心对着皇帝问道:“陛下,这些银币似乎不是熔铸而成的,图案也非常的精美,如果每一枚银币都能达到这个水准,那么陛下的设想未必不能成功。”

朱由检这才接下去说道:“大明银行只要交付制造费用,就可以向造币厂*无限制的银币数量。至于纸币的发行问题,朕仔细考虑过了,纸币的印刷还是同银行分离为好。

如果以白银作为本金发行纸币,似乎又缺少了弹性。朕打算稍稍修正一下,发行纸币的方式。

户部将会按照国家支出预算的需要,设定一个国债发行计划。按照一年、三年、五年的方式进行还款。

每一期国债发行的规模,由户部和银行进行协商。比如,户部今年的国家预算为500万元,以今年的税收作为抵押,发行一年期的国债。

银行收兑500万元的国债,造币厂印刷500万元的纸币交给户部,而银行只要承诺随时兑换这些纸币就可以了。

而如果银行需要纸币的话,再拿这些国债作为抵押,向户部进行借款就可以了。”

汪逢元思考了许久,最先醒悟了过来,他试探的问道:“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事实上银行不需要动用全部的本金,就能获得多余的钱可用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