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挽明

正文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295章 心思不宁的郑贵妃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就算是历经风波的郑贵妃,现在手掌中也沁满了汗水,不过她并没有被崇祯说的话语迷惑而失去理智。

这么多年来幽居于慈宁宫内,她终于有时间去思考,当年究竟为什么争夺帝位会失败的原因。

万历皇帝的正室孝端显皇后王氏身后只有一女,而光宗皇帝之母孝靖皇后王氏,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之母李太后身边的宫女,光宗皇帝不过是万历皇帝一次乱性后的意外。

对万历皇帝来说,每次看到光宗皇帝就会让他想起那次错误,立光宗皇帝为继承人,无疑是在全天下百姓面前打自己的脸,告诉天下人自己犯了错误而已。

更何况,万历皇帝并非是子嗣单薄的皇帝,除了郑贵妃名下的朱常洵,还有周端妃名下的朱常浩,李敬妃名下的朱常润、朱常瀛。

万历有这么多婚生子女,就更没有必要立光宗为皇太子,令自己脸上无光了。

郑贵妃当年就是认为自己看清楚了万历皇帝的心思,才认为皇后之下地位最为尊贵的自己,生下的朱常洵才最有资格继承大明的大统。

然而令她始料未及的是,明明拥有着充足的道理她,居然被一群文官们联手,从大明皇帝的宝座身边赶了下来。

到了今日,郑贵妃终于明白了,控制这个国家的并不是大明的皇帝,而是外朝的那些文官们。

她虽然有了这个明悟而认命了,但是并不代表她会甘心于被文官死死压了一辈子的命运。

福王能够回京,就算是改变不了什么,至少也能让他们母子团聚,以她现在这样的年纪,就算福王天天待在身边,又能见上多久呢。

看着郑贵妃一直纠结不语,朱由检有些同情的说道:“福王叔父从万历四十二年之国,至今已经有13年没有同皇祖郑贵妃见面了。

朕怜怀身世,常常觉得天下间最为悲痛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皇祖郑贵妃同福王叔父明明身体都很安康,洛阳和京城也不算远,却一十三年没能见上一面,实在让人扼腕不已。”

崇祯的话语,终于让郑贵妃对于儿子的思念冲破了最后的顾忌,她眼圈有些泛红的对着崇祯说道。

“不知陛下说的亲王守城的典故出自哪部典籍?”郑贵妃虽然心动了,但被文官们坑了这么多次的她,还是谨慎的先向崇祯求证了典故。

听到郑贵妃的询问,朱由检也有些为难,他说的这个故事,不过是嘉靖朝的一个典故。

嘉靖十年,世宗无子,中外忧之,行人司薛侃也不知是哪根神经搭错了,居然以前朝典籍为由,请求世宗皇帝从亲藩中择一亲王回京任守城王,以备万一。

这位仁兄的下场自然不会太好,但是对崇祯来说,这却是一个可借此用来引诱福王回京的诱饵。

但是郑贵妃现在却要问他拿出典籍,这显然让他有些为难,不过朱由检只是变了变脸色,就恢复正常的神情说道:“典籍这种东西吗,只要找一找总是会有的。”

郑贵妃顿时了然了,这位少年皇帝居然是在拿传说忽悠自己。她顿时沉下脸色说道:“陛下难道不知,外朝这些文官最擅引经据典。

陛下就算拿一本典籍在手,能否更改亲王出藩后不得入京的规则尚未可知,更何况现在陛下手中还没有典籍。

以老身看来,陛下还是不要去招惹那些外朝的文官了,也让老身和福王继续过些安稳的日子吧。”

朱由检并没有被郑贵妃的拒绝而变得丧气,他坐直了身体小心观察着郑贵妃的表情说道。

“朕听说民间有过这么一句话,路要一步步的走,饭要一口口的吃。引经据典同外朝文官们辩论,想要让他们同意福王叔父回京任事,自然是机会渺茫。

不过想要让福王叔父先回京待上一段时间,朕倒是觉得不是什么为难的事。只要福王叔父回到了京城,再谋求其他发展才有机会不是吗?”

郑贵妃同样仔细打量着崇祯,看着一脸诚恳表情的崇祯,她实在是看不出这位少年现在是否言不由衷。

沉默了一会之后,她才谨慎的问道:“不知陛下有什么办法,能让常洵回京看看老身。”

朱由检胸有成竹的分析道:“文官们能用来反对福王叔父回京的手段:不过是一个联合上疏,借亲王出藩后不得回京的祖制反对;再一个便是煽动民间舆论,言福王叔父回京乃是有不轨之心罢了。”

郑贵妃顿时坐直了身体,对着崇祯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这些文官翻来覆去就这么两招,但是天下百姓还就是吃他们这一套。士林风潮煽动起来之后,文官就会以此为借口,阻止陛下行事了。陛下对此可有什么对策吗?”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朕倒是有个方法,不过就是要让福王叔父破点财了。”

郑贵妃神色不变的问道:“陛下有什么妙策,不如说来听听,也让老身一解疑惑。”

朱由检沉吟了会便说道:“其实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妙策,本朝以忠孝治天下,祖宗制度再大也大不过一个孝道。

昔日西晋李密上?陈情表?,而武帝哀其伤。朕以为,王叔不如请人仿?陈情表?之意而用之,请求入京侍奉皇祖郑贵妃余年,以顾全母子之情,此之谓出师有名矣。”

郑贵妃的神色终于有了小小的激动,“如此这般,那些外朝文官们就会同意吗?当初他们要求先皇放常洵出京就藩,可没在意过孝道啊。”

看到郑贵妃终于忍不住自己的情绪之后,朱由检的表情更为柔和了,他继续平和的说道:“此一时,彼一时。昔日皇祖尚在,皇考大统之位摇摇欲坠,所以不得不让福王叔父之国。

而今帝位名分已固,皇祖郑贵妃又年迈,王叔回京自然也就没这么大阻力了。

当然光光如此也还是不足的,要想天下士林舆论不至于一边倒,福王叔父最重要的一件事,还是应该收买天下人,让天下百姓站在福王叔父的立场考虑问题。”

郑贵妃脸色有些不自然了,她下意识的说道:“收买天下人,这要花费多少?你福王叔父出京就藩时,虽然先帝微有赏赐,但是常洵一向大手大脚惯了,这么多年了也未必能剩下多少,陛下打算让你叔父出多少?”

朱由检毫不犹豫的张口说道:“自然是一半家产,福王叔父孝心感天动地,看到天下生民流离失所,愿意拿出一半家产赈济流民,以为皇祖郑贵妃祈福。”

郑贵妃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温和笑容的少年,委实有些说不出话来。

她虽然从宫内的传闻中知道,崇祯不是一个人畜无欺的少年,但是小小年纪的他,居然在自己面前面不改色的要福王拿出一半的家产,这也未免太…

郑贵妃嘴张合了几下,好不容易才调整了情绪说道:“陛下这么说,是不是太过了些。就算常洵入京侍奉老身,也不是孤身一个,你王叔也是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的。

这京城百物腾贵,吃穿用度那样不用花钱,拿出了一半家产之后,今后又要如何度日?老身反正也没几年盼头了,何苦为了老身一人,而让洵儿后半辈子无依无靠呢?”

对于郑贵妃的负气之言,朱由检笑而不语。房间内安静了一会之后,朱由检才似乎自言自语的说道:“自古以来,朕未闻有家私万贯的帝王,帝王者以天下为家也。”

郑贵妃敏感的追问了一句:“陛下说什么?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由检拍了拍袖子,眼睛看着自己的袖子说道:“皇考、皇兄先后离去后,朕常常想自己会不会,也会这么突然而去了。

朕这么走了到是没什么,但是这大明基业毕竟是祖宗奋战流血所创立,朕不能不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考虑。

正所谓国有难,则立长君。我大明江山的归属,终不能让一群外人来决定。宗室之内论血脉之近,终究还是福王叔父为最,朕不过是想为大明社稷留个保险,日后黄泉之下,也好不愧对列祖列宗。

不过如果皇祖郑贵妃以为,福王叔父爱财货更甚于大明的江山社稷,朕也只好另择宗室长辈…”

“不行。”郑贵妃终于慌乱的打断了崇祯的话语。看着被打断话语的崇祯,抬起头有些诧异的看着自己,郑贵妃咬了咬牙,横下心不再有所顾忌的问道。

“老身是说,陛下青春正少,何必做此杞人忧天之思。若是陛下今后有了子嗣,倒时你王叔岂不是进退两难?”

朱由检顾左右而言他的说道:“世上事哪能事事尽如人意的,昔日皇祖郑贵妃若是早知道今日之结局,难道就不会在皇祖面前争夺帝位之归属了吗?

天下事不过是尽人事而听天命而已,朕是大明第十六位皇帝,这前十五任皇帝中,无子者也并非没有。

朕能做的,不过是给福王叔父一个机会,但是福王叔父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那可不能让朕来打包票了。

再说了,让福王叔父拿出一半家产,就能买到一个确定的承诺,大明的江山未免也太廉价了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