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挽明

正文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141章 内府工匠的改制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从工匠学习的地方巡视回来的朱由检脸色很是难看,跟着他一起回来的除了王承恩之外,还有负责授崇祯之命管理宫廷内各处工匠的涂文辅。

跟在崇祯身后的涂文辅心中惴惴不安,他双手交叉按着腹部,弯曲的身子,跟着崇祯的步伐小步的快走着,唯恐被快步疾走的崇祯落下。

这位陛下登基后,和以往大明皇帝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崇祯不管去宫内何处,也绝不乘坐几名强壮内侍抬的步辇。

以往皇帝在宫内行走,必然会有七八名内侍随从,或抬步辇、或清理道路。皇帝出行的动静颇大,宫内的太监、宫女们,才能在皇帝到达之前把不干净的地方清扫干净,把不适宜皇帝见到的东西收藏起来。

但是这位新登基的少年皇帝,行事却一改往日旧俗,颇让这些按照旧规则行事的太监们抓瞎。

比如这次崇祯视察工匠学习文字的地方,陛下一声招呼不打,轻车简从,就带着王承恩径直来到了内官监,而涂文辅当时根本就不在现场。

宫廷内为皇帝服务的工匠人数,按照明会典的规定,应当为一万五千八百八十四员。

这些工匠按照属籍分类,可以分为民匠和军匠。按照服役的方式分类,可分为住坐工匠和班匠两类。

住坐工匠的籍贯附籍于京城、京城附近的大兴、宛平,类似于大学的走读生。而班匠则是按照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的间隔时间,轮换入京服役3个月。

按照理论上来说,为皇帝服务的工匠应当是各个行业中最为顶尖的工匠高手才对。但是到了天启七年,工匠制度大坏的今天,这个理论早就已经破产了。

大明的官员发明了工匠免役银的方法之后,技艺高超的工匠都通过这种方式免去了自己的服役。只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或是技艺不怎么出色的工匠,才会选择自己亲自服役。

现在大明技艺最为出色的工匠,都在江南和广东地区。江南是因为经济发达,工匠的技艺能够获得很好的收益,自然就不必自己上京城服役去了。而广东佛山是大明南方的铁都,大明最为出色的铁匠七八成都聚集在那里。

朱由检想要推动大明的工业发展,就必须提高工匠的文化水准,没有文化知识的手工业者,是无法推进工业革命所需要的技术革新的。

为此他才要求宫内设置一个工匠扫盲学校,从内书堂中挑选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太监作为老师,希望以此来改变宫内工匠的生活。

不过之前一些日子,他忙于和首辅商议官制改革、和徐光启等人商议国子监变革,还要分心于大明时报的事情,因此就把这事交给了据说司礼监内能力出色的涂文辅去办。

今日朱由检有了些许空闲,才想着应该去关心下工匠学习的事务。然而300多名老少掺杂的工匠,挤在一个院内听一名年轻太监念千字文,连张凳子都没有。

大多数工匠不是昏昏欲睡,就是在和身边的人闲聊,这哪是在上课,简直就是在开茶话会么。

朱由检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脸色铁青,而内官监内当值的太监,也终于发现了站在门口的崇祯。

躲在房间内偷懒的涂文辅得到了手下的回报之后,赶紧冲出了房间,前来迎接崇祯的视察。

对于崇祯的气恼,涂文辅也深感委屈。他心中微微抱怨着:“如果不是陛下你这么轻车简从,我知道陛下要来视察,难道不会让他们整顿一二吗?这些鄙贱之人,本就不配学习文字,如果他们真能学的会写文章,就不是在这里做工匠,而是去考秀才了。”

不过崇祯虽然脸上阴云密布,但是并没有对着涂文辅当场发作,而是瞪了他一眼,让他跟着自己回乾清宫,汇报关于工匠学习的事。

返回了上书房之后,朱由检靠躺在自己的椅子上,双手合十顶着下巴,看了涂文辅许久之后,才平静了情绪说道:“说说吧,你就任内官监掌印太监之后,对于宫内工匠的今后有没有其他想法?”

涂文辅顿时头有些大,从司礼秉笔历掌御马监,总督太仓、节慎二库的实权位置,到一个采办宫内器具兼管理工匠的内官监掌印太监,他的权力可谓是大大衰减了。

自我感觉被崇祯边缘化之后,涂文辅自然也就没兴趣再管理什么工匠的学习问题了。对他来说,现在就等着崇祯什么时候发话,让他去南京养老了。

现在崇祯居然突然问他,关于内官监今后对工匠管理工作的想法,这顿时让涂文辅瞠目结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他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

看着涂文辅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的模样,朱由检终于开口说道:“既然你没有想法,那么就听听朕的想法吧。”

“臣愚钝,对内官监工匠管理事务未能多加思虑,还请陛下圣训…”涂文辅伏地上惭愧的说道。

朱由检摆了摆手,阻止涂文辅继续请罪下去。他很坚定的对涂文辅说道:“现在的工匠制度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除了必要的皇宫修缮及器具维修的人员之外,其他人员要改变这种轮换服役的状态。

特别是班匠制度,这种隔一段时间就进京城服役三个月的制度,实在是太过于劳民伤财。大明地方如此广博,从广东、云南、贵州、四川这些地方,跑到京城也要一到二个月,这种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简直毫无必要。

长江以南、宁夏、陕西地区的班匠,除非不可或缺的工匠,你都和工部协商,从今日起一概暂时停止。已经在京城服役的班匠,服役期满想要回家的任其归去,但是愿意留下的,给予住坐工匠的待遇,并允许他们附籍京城左近地区。

住坐工匠也要改变以往的一年服役几个月的做法,挑选一些出色的工匠,组建器具制造厂。皇宫内所需要的器具出钱向他们购买,空闲时,可以允许他们为民间商民制造器具,如八局改制之故事。

还有,所有的工匠要按照其手艺的娴熟度制定级别,暂定为学徒、普工、工匠、技师四个等级,每个等级的钱粮都要有所区别。现在的工匠钱粮就当做普工标准,其他等级的工匠以此为标准上下浮动。

还有这工匠学校,是为了培养未来能写会算的工匠精英的,因此学员的年纪不能过大。你回去之后重新整理一遍这些学员,大于30岁的学员只要本人不反对,就此劝退了吧。

今后工匠学校招收学员最好不要超过20岁,还有内官监内腾出两间房来作为教室,让宫内的木匠制作板凳、课桌、黑板,不要让人站在院子内罚站,明白吗?”

崇祯说的非常的细致,涂文辅也从刚开始的惶恐情绪中安定了下来。从皇帝的话语中,涂文辅忽然发觉这内官监的权力似乎也并不如他想象中的这么小。

他只是略略思考了一会,便询问道:“工部、内府各监局和都司卫所控制下的工匠,总额约有三十万人。陛下刚刚所说的条款,是否只及于内府各监局名下的工匠?”

朱由检想了一会,便开口说道:“先从内府各监局名下的工匠开始改革,若有不便,也好迅速改正,待内府名下的工匠改制完成,而无大问题的,再推行到工部和都司卫所下的工匠制度上去。”

崇祯的回答,顿时让涂文辅心动了,也就是说内官监的改制,乃是为工部改制做实验,那么内官监改制成功,意味着他就可以直接干涉工部的事务了,这个权力可一点都不小。

有了崇祯的肯定,涂文辅的脑子顿时灵活了起来,“那么敢问陛下,现在内府名下工匠虽然受内官监管制。但是按照国法,天下工匠全部由工部编制造册,并进行管理。现在内府只有使用之名义,并无管理之权力。工匠的月粮由工部核发,工部还在大兴、宛平设置管匠官管理住坐工匠。如果要进行改制的话,是否请陛下下令,让工部把内府名下的工匠名册和钱粮交由内官监,今后工部不得过问?”

朱由检手指敲击着桌面,思索着涂文辅这话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工部不许过问,这是怕工部扯后腿呢?还是想要揽权呢?

沉默了一阵之后,朱由检谨慎的说道:“内府工匠制度的改革,乃是为工部管理的工匠制度改革作为先行,如果工部没有人参与此次改革,下次工部进行改革要是出了同样的问题,岂不是成了重踏复辙?内府工匠制度的改革以内官监为主,但是工部也必须派人参与,好作为今后工部改革的经验教训。小问题你们可以协商解决,大问题朕可以给你们评判。至于钱粮一事,让工部派出人员专职管理这部分工匠的钱粮,接受内官监的监督也就是了,没必要做出移交。”

不能取得这些工匠的人事管理权力和钱粮管理权力,让涂文辅略有失望。但是这场交谈,却让他了解了,崇祯似乎并没有把他踢出北京养老的打算,这让涂文辅不由恢复了些做事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