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

黄巾张狂

第13节 颜良何狂勇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第13节 颜良何狂勇 上

屯兵下曲阳,防御公孙瓒进攻的颜良所部,对外号称一万二;文丑所部,对外号称一万一。不过,对身为巨鹿太守,负责为两人的大军提供补给的董昭来说,这两位的底细他当然是知道得清清楚楚。

颜良、文丑二人的总兵力数目,一共是一万余人。其中,含精锐战兵五千,辅兵三千,民夫两千。由于董昭之前早有异心,对颜良、文丑所部的粮秣补给控制的很好,故意在最近的十天中,找出种种理由,没有向下曲阳送粮。如此一来,颜良、文丑所部手中的粮秣,大约也就是能支撑半月之数。

所以,当张狂驱动大军杀奔下曲阳的时候,颜良、文丑由于粮草不足,自动断绝了固守待援的可能性。他们两人能够做出的选择,要么一战,要么就逃。

张狂是希望颜良和文丑见势不妙,赶紧逃走的。

他在并州安静的修养了这几年,可不是闲着睡大觉的。除了恢复并州各地的生产,特别是加强对河套平原的开垦,为将来的征战天下积累粮秣以外,张狂的心思大部分都放在对军队,特别是对骑兵队伍的建设上。

并州产好马,而宴荔游这个张狂的便宜丈人,每年也会从草原上向并州输送数以千计的战马。东北方向的和连,在与张狂约定了谈和以后,并不禁止他的部下与并州人进行马匹交易。如此一来,并州的良马之多,可谓冠于天下,连出自凉州的韩遂和马腾军团,只怕都比不上。

有好马,又有数十万从小就练习骑射之术的边民和杂胡作为骑兵备选。张狂麾下骑兵之多、之强,也就可想而知了。在配备了高桥马鞍、双边马镫,还有张狂后来想到的马蹄铁之类装备后,骑兵已经成为后世那种可以独立完成整个作战过程的强大武力。

而且,张狂不但建设了几支纯骑兵部队,就连步兵军团中。也大量配备了骑兵。就比如说,担任进攻下曲阳先锋任务的于禁所部“折冲营”,其中的编制里,也拥有一个单独的骑兵千人队。

当然,骑兵的组建和维持,可是耗费极大的。虽然张狂利用并州的边地特点,可以大幅度降低骑兵的招募费和维护费,州中的财政状况依然是彻底的入不敷出。如果没有大的动作为军队敛财,最多再过两、三年。从太平道那里和历次战斗中的缴获所得到的财货,就会被张狂的军队给消耗一空。

因此,张狂对冀州的攻略,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没有董昭这个内应,差不多的时间段中,并州对冀州的入侵同样也会发生。只有拿下了富庶的冀州,张狂的财政才不会彻底破产。才有资格继续他的争霸天下之旅。

这也是张狂没有兴趣去南下进攻关中司隶的缘故——哪怕那里有一个便宜天子在。司隶那里的地方经济,在经历过董卓多番的设法收刮以后。差不多快要破产了!

话说回来,为什么张狂会希望颜良和文丑不战而逃呢?

袁绍本来兵力并不比张狂差,张狂不趁着颜良和文丑被己方分割出来的机会,先吞了他们的军队,万一让颜良、文丑与麹义等部汇合,那不是打起来就更加麻烦了吗?

事实是。颜良和文丑如果选择逃跑,很快便会领略到大队骑兵衔尾追击的痛。

对骑兵稀少的冀州军来说,想要在开阔平坦的冀州平原上,跑赢四条腿的骑兵,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也许强行军的话。可以维持与骑兵相近的机动力。但那样一来,冀州军就算战力再强,也支持不了多久,崩溃便是迟早的事情。

一旦冀州军崩溃,对追击的并州骑兵们来说,剩下的事情无非就是捡人头罢了。

当然,颜良和文丑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指望在饶阳的麹义火速前来救援。如此一来,麹义与颜良、文丑合兵,就有了足够的力量正面对抗并州大军。

不过,老巢邺城被端掉的袁绍,会让麹义优先救援并非太危急的【袁绍以为?】颜良和文丑所部吗?

按照常理,当前情形下,袁绍应当首先调动军队主力,屯聚到邺城附近的斥丘城附近,以便在臧霸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伺机夺回邺城。

要知道,邺城一带不但钱粮丰富,也是袁绍与他在兖州的小兄弟曹操联系的一条重要通道。邺城被夺,袁绍固然极为难过,曹操的老巢东郡也会受到极大的威胁。这种势态,对袁绍和曹操联盟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袁绍怎么想的,张狂不会知道。不过,颜良和文丑是怎么想的,张狂却很快就知道了。

前锋于禁急报,在下曲阳城外二十里处,颜良来攻!

颜良的攻势,来的极为突然而且凶猛。

作为冀州本地人,颜良所部明显拥有地理上的优势。冀州虽然以平原为主,可是几片小树林,几个小山包还是有的。在树林和山丘里藏上千把号人,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于禁的性情极为谨慎,这保证了他在前进中不会轻易被人伏击。但是,颜良军这次埋伏显然完成的极好,居然成功瞒过了于禁派出的斥候。

当然,事情也不能全怪于禁军的斥候。

斥候的探查范围,不可能离大路太远,通常保证大路周围四、五里地内没有伏兵即可。偏偏颜良军的埋伏地点,就比于禁军斥候的探查范围远了那么一点点。当于禁的斥候退开去之后,颜良便带着部下,悄悄的开始向于禁所部方位前进。这种利用人心理弱点的谋划,很难想象出自以悍勇闻名的颜良手中。

由于于禁的警惕,在这样的距离上,颜良终究没能伏击于禁成功。不过,若是将伏击改成突击,颜良的战术还是颇为成功的。

借助地形的掩护,颜良军在避开了一波于禁军斥候的耳目以后,直到距离于禁军主力两里地处,才被于禁军派遣的巡哨游骑兵所发现。不过到得此时,颜良军已经开始全力突进了。

二月的天气,寒风依旧。然而,由于去年冬天并没有下多少雪,颜良军的突进,并没有受到积雪的停滞。踩在被冻得硬邦邦的田土上,颜良军冲锋的速度可是相当快捷。

“结阵!结小圆阵!各自为战!”

由于颜良军来的太过于突然,又是从“折冲营”的侧翼杀过来的,于禁纵然指挥力再强,也不可能让几千大军一下子从行军阵型变成作战阵型。

不过,凭借平日里良好的训练,折冲营虽慌不乱。在于禁的及时指挥下,大部分士卒都成功的与周边的战友结成小型圆阵,做好了抵御敌军突袭的准备。

只是这种只有几十名士卒聚集结成的圆阵,战斗力还是有些可疑。他们真的能够抵挡住颜良军的凶猛突击吗?

说时迟,那时快。狂奔而来的颜良军,根本不会给于禁留下充足的调遣机会。省略掉正常作战时的弓弩对射,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两军的短兵相接。

颜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边。在他的身后,是一百五十多名精锐的冀州骑兵。这些冀州军的精英战士们,从幽州公孙瓒军的骑兵身上,学到了对双边马镫的使用心得,立刻就用在了双边马镫的传播者之一,并州军的身上!

“死开!”

颜良大吼一声,手中的“秋水”长刀带着一蓬墨绿色的“战炁”,如同摧枯拉朽一般,一举击破了眼前的三面盾牌,将盾牌后的两只手和一颗人头斩落当场!

身为“万人敌”,颜良一刀下去,便击破了一处六十余人组成的小型圆阵!

“秋水”纵横,在刀下无一合之敌。勇名冠于三军的“河北四庭柱”之首,果然名不虚传!

一口气斩杀十余人,颜良暂时停手,让身后的部下们也见见血。他看了看“秋水”刀的刀锋,但见刀刃上带着一抹血红,别有一番冷酷的美态在其中。

这口“秋水”刀,已经是颜良手中的第三口秋水刀了。

第一口“秋水”刀,是颜良幼年时期练刀所用,不过是熟铁打造,柄长一尺五三,刃长三尺九寸,重十六斤,至今仍然存放在颜氏的老宅中妥善保管。

第二口“秋水”刀,是颜良行冠礼时,由颜氏族长所赠。此刀用一百二十炼的精钢打造,柄长一尺五寸,刃长四尺八寸,刀身细长,形如大雁的翎毛,重二十一斤。此刀于中平元年,在颜良大战典韦,结果落败重伤的那一战中被典韦击毁,遗落在战场上,不知所终。

如今在颜良手中的第三口“秋水”刀,乃是颜良养好伤势,并一举突破“万人敌”境界之后,被主公袁绍招揽时,由袁绍重金聘请南阳名匠精心打造的。刀的形状一如第二口“秋水”,柄长一尺九寸,刃长五尺六寸,重三十三斤,比起上一口刀,更加能够发挥颜良的武力。(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