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宫主

永和宫主

李光地一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

笑康熙在南书房安慰了几句母亲亡故的李光地,下了旨意道提督顺天学政关系紧要,李光地特行简用,著在任守制。”

李光地跪地磕头谢恩,“皇上体恤臣之心,臣万死难报其万一,只是臣母亡故,臣若只在京守制,怕于孝道不合,特请皇上准臣九个月丧假,臣十二月即回……”

李光地这是想忠孝两全,胤在一旁听着也觉得有理,可瞧着站在一旁的几个汉臣神色却有些不对,颇有些不解,又看了一眼皇阿玛和太子还有别的满臣,见他们都深以为许,也就放心了,他是极佩服李光地的,李光地是一代能臣,为官清正,为臣又忠心耿耿。

康熙又处置了些别的事,这才让大臣们都走了,只留下了连太子在内的几位皇子,“老四,听说你昨个儿连午觉都没歇就去找太子讨教朝政?”

“儿子昨天头一次临朝听政,有些事不知前因后果一头雾水,皇阿玛您又国务繁忙,因此儿子只好去打扰太子······”

太子听见胤这样说,笑着接过了话,“四弟所问并非是什么疑难,只是与朝臣和朝政不熟这才不情详情,也不知皇阿玛为何会那般处置,听了儿子详说,立时便懂了。”

康熙点了点头,“嗯,老四是个勤勉的,只是终究年轻鲁莽,你现在虽在宫外住,却也一样是常来常往的,歇过午觉再去毓庆宫又如何?太子若不得闲,你也可去问大阿哥、三阿哥,他们若都不得闲,就来问朕便是,子午觉最是要紧,下回可不准这样。

“儿子晓得厉害了,不瞒皇阿玛说,儿子午后回了家时,困得在马上险些睡着到了家里倒头就睡,倒把乌拉那拉氏吓了一跳。”

康熙听到这里哈哈大笑,“你啊……平素里跟老六、十三、十四在一处是个长兄的模样,在这里你还是小兄弟一团的孩子气。”

胤见他们说得热闹也笑道,“儿子亦未曾想到老四是个急性子,旁地事大哥鲁钝不及太子精道,四弟你若是下次以不知详情的,问为兄也是成的,为兄旁地本是没有,唯记性好些。”

康熙见他们兄弟兄友弟恭不由得搌须而笑,连心里这几日为太子颇有些郁结的心思,舒缓了不少,太子还是好的,只是他周围的人不好,还是要处置一批才是,至于太子偏爱优伶又与一些清俊的太监缠夹不清……唉······只当他年少轻狂吧,年轻时有些荒唐算不上什么大错。

说起来太子妃也是太贤德了和顺有余心计不足,不止不能督促太子上进,反而因几次规劝夫妻失了合后来竟也不劝了,只余一个顺字。

康熙心里想着这许多的事,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胤祉离他最近,也一直留心着他,“皇阿玛可是身子有些不舒爽?”

“并无什么大事。”康熙揉了揉眼睛,“你们都跪安吧。”

几位皇子施了礼出来,各自散了,胤自南书房出来始终记着李光地想要请假九个月时,那几个汉臣不以为然的眼神脚步一转往咸福宫而去。

顾八代本是带着几个年长些的阿哥读资治通鉴,见他来了便让皇子们都读书,让自己的侍读看着,与胤到了书荫下说话,胤一五一十的把南书房发生的事与顾八代讲了,顾八代听到李光地说请假五个月以图忠孝两全时摇了摇头,“晋卿此事做得大大的不妥。”

“哦?”

“汉人依制守孝应是三年,李光地若真是个忠孝之人,便应坚持回乡丁忧三年方为最好,皇上若是依旧不肯,还应再求,三求不肯这才说请假九个月,忠孝两不误,也算是他忠孝兼顾,他竟然未曾与皇上辩说便直接说请假九个月······此事若在旁人身上,怕也只是有些背后耳语,可前有蜡丸案,后有此事,他早就是汉人文官的眼中钉肉中刺了,旁人想要罗织罪名遍寻不到,谁知他竟给自己扣了个不孝的帽子。”蜡丸案指的是康熙二十年的李光地指陈梦雷与耿靖忠颇有些牵扯的事件,胤也是知道的。

胤听顾八代的一番解说,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是我鲁钝了。”

“不是你鲁钝,你终究年轻,不知文人这些曲折的心思,你昨日去讨孝太子朝政之事,做得极好,太子是国之储君,你身为人弟尊重长兄便是孝,对太子恭顺就是忠……只是…···”

胤本以为顾八代只是大儒,与朝政上少有见解,没想到说起朝政来头头是道,说起他们父子兄弟来,许多话竟与额娘如出一辙,后面的这个只是更是凝神听了,“只是当今天子正是万岁爷,父强子少壮……自是颇有微妙-,你要多警醒些。”

“学生多谢老师提点。”皇阿玛与太子确实微妙-些,皇阿玛一向身子骨强健,太子却渐渐长成了,朝臣们mf许多倒向了未来储君,可皇阿玛又不是那种会任大权旁落的性子……额娘也好似说过皇上只有一个……他心里因此对顾八代逾加的佩服了,却没想到······顾八代是一代大儒熟读史书有些见识并不奇怪,额娘是深宫女子,成为宫妃前大字不识的宫女出身,怎会于朝政有这般深刻的见识?许是因儿子天生就觉得母亲是最机敏万能的吧。

康熙说读书要念一百遍、背一百遍、抄一百遍方为最好,秀儿倒没有那个毅力,一个人关在耳房里练过了瑜珈,洗了个澡换了件衣裳,便开始抄资治通鉴,后宫女子离权利最近,若是真对政治一无所知,怕是要误人误己,要是觉得自己什么都知,指手画脚要误国误民,知道是要知道的,可旁人没必要知道她知道。

胤找顾八代的事嘴快的胤祚早就告诉她了,胤祚还打听到了两人说了些什么,“儿子瞧那李光地没什么好的,整日里拿腔作势的,在畅春园时瞧见儿子钓鱼玩,还说什么勿要玩物丧事,他岂知钓鱼是顶顶磨练心智的。”

秀儿戳了戳他的额头,“李光地是能吏,也是极有德性的大儒,岂是你一个黄口小儿嫌弃得的?你在宫里胡闹无人管你,你当是好事?我与你皇阿玛宠纵与你是怜惜你身子骨不好,你兄弟让着你是因为疼爱你,旁人宠着你那是想让你持宠生骄,李光地是忠言逆耳,额娘我倒要谢一谢他。”

胤祚本来是跑来卖乖的,谁知竟被孝训了,嘟着嘴找了个诸如要去念书之类的由头跑了,秀儿这才有工夫做了瑜珈。

她一边抄书一边想着这件事,嘴角不由得含了笑,脸上透出十足的高兴来,冬梅瞧着颇有些奇怪,德主子一个人关在耳房净室里做得事连她都不许看的,出来之后抄书也好,溜弯也罢,都透着十足的精神,现下笑了起来,那耳房里有什么好东西?可她是街头长大的孩子,自然知道好心害死猫的道理,心里虽奇怪,嘴上却不说,“冬梅,你没事儿往后殿看看,王贵人可与太子妃和大福晋又往来了。

冬梅笑道,“回主子的话,奴才正要跟您说的,王贵人派人送了亲自晒的梨花做得香囊给太子妃和大福晋赔情,说是昨日未容出工夫来,特送荷包赔情。”

“她果然精乖。”

“她还送了梨花膏过来,因您在……奴才替您收着了。”

“你们几个将那梨花膏分吃了吧,要承她的情。”

“。”

胤虽经顾八代的一番解说已然知道李光地怕要因丁忧之事有些麻烦,没想到事情闹理极大,先有两名御史“颜充位”、“潦草塞责”,后有彭鹏步步紧逼,竟逼得康熙不得不收回前言,斥责李光地,命他回乡丁忧守制三年。

康熙本是极喜欢李光地的,虽因这些汉臣的数次上疏,群情激愤改了主意,心里亦颇为不喜,又查看四个儿子的神色,胤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太子则是面无表情,胤祉则是一副极赞同那些汉臣的样子,胤则是带着几分同情。

待大臣们散了,他将儿子们留了下来,“老四,此事李光地颇有些委屈,你悄悄地去看看他罢。”

康熙这也是要安宠臣之心,让李光地知道虽然他迫于汉臣的压力不得不让他回乡丁忧,心里还是记着他的。

“。”

胤祉本来就与徐乾学等极好,对李光地的为人极为不齿,见皇阿玛竟派了四弟去安抚他,颇有些不以为然,“皇阿玛,李光地此人阴险狡诈,大忠似奸……”

“此人为能吏。”康熙未与胤祉多言,自己的这个三儿子,喜爱学问尤喜汉学,虽说聪明,却是学愚了,不知那些个弹赅李光地之人,若论见识远不及李光地,再论为官之道,治世之道,更是多有不如。

胤祉自是知道皇阿玛这种若是宠爱谁便一直信重到底的脾气,抿了抿嘴不再多言,胤则想着皇阿玛让老四去见李光地是什么意思,额娘让自己对老四多加提防,他原还不以为然,但见他初一听政就讨好了皇阿玛和太子,现下又要讨好皇阿玛的宠臣,果然不得不防。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s:前面德妃容忍胤怀念佟佳氏的好不是因为她不恨佟佳氏,而是因为她不想跟胤起冲突,历史上的德妃就是因为没处理好这件事母子失合,文里的德妃比较好处置一是因为佟佳氏比历史上死得早,胤和她的感情没有历史上那么深(十二岁的孩子再接受另一个母亲太难了),二是因为德妃报了仇心里痛快了不少(历史上的德妃却是在佟佳氏死之前一直要仰望她),好不容易儿子回来了,心里却只有养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