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能造反成功吗

朕能造反成功吗

第五十九章 另起炉灶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人微言轻。

当一个人地位渺小的时候,他说的话没有人听得进去,所以卫祯固进京多年来,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提议不被人重视。

“贼军势大,各地望风而降,实乃无兵可守。”

卫祯固向太子解释,为何自己失望。

太子朱慈烺眉头紧皱。

以前父皇不让他参与国事,虽然听到师傅们唉声叹气,朱慈烺心中着急,其实压力并不大,后来父皇改变了主意,让自己学习做事。

短短的十几天,朱慈烺已经忘记上次发笑是何时,眉头一直没有舒展过。

原本他不喜欢卫祯固,只是朱慈烺敬佩自己的父皇,连父皇都看重的人,所以朱慈烺觉得卫祯固是有本事的人,自己没有发现对方的才能。

竟然如此,朱慈烺拦住卫祯固,诚心的请教他。

卫祯固没有嫌弃麻烦。

能为太子解惑,平生求之不得。

如今有了机会,卫祯固没有隐瞒的心思,把如今的局势分析给太子。

果然。

太子又不高兴了。

“又不是所有地方都遭灾,各地人口不少,为何没兵呢,不愿意报国罢了。”朱慈烺反驳。

父皇说地方上有钱也有粮。

只不过被官员们贪污了。

官员和地方大户联手压榨地方百姓,所以百姓过得苦。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卫祯固没有与太子争论,顺着太子的话说道:“太子所言有理,地方上的确人心尽失,大有从贼之心的人,所以贼军所过之处望风而降。”

朱慈烺说不出了。

对方不按套路出牌,用自己的道理说服自己,朱慈烺压住内心的不快,试着平静自己的内心,学习父皇教他的经验。

如果在自己愤怒的时候,不要做出任何的决定,而是先把愤怒平息下来。

朱慈烺弯了腰,拱了拱手。

一脸的求知。

“先生教我。”

卫祯固激动地双手发抖。

这样的太子,大明不应该亡啊。

“皇上做事没有章法。”

“该快的时候不快,该慢的时候不慢,不知道轻重急缓。”

卫祯固豁出去了。

当着太子的面指责他的老子,“现在应该全力以赴调集各地的军队,以太行山脉为第一道防线,燕山山脉为第二道防线,把山西大部分军力调到宁武关、雁门关、与沿途的利民堡、乃河堡形成依托天险的坚固防线。”

“贼军粮草不济,无法坚持长久,只需要守住三五个月,贼军自退,我大明趁此时机,改革除新,重整旗鼓,只需要两三年就可收复失地,彻底消灭贼军。”

“皇上提出亲征,臣认为没有错,皇上应该全力以赴的调集各地军队,而不是留在京城,与各方势力纠缠,白白的浪费时间。”

朱慈烺大受震惊。

从来没有人能像此人说的这么有条理。

哪怕是内阁大臣范景文,他虽然焦急,其实也并没有仔细的方略,真如此人所言,仿佛大明的危机可以化解,朱慈烺犹豫了。

自己是否要去劝诫父皇。

傍晚。

朱慈烺终于见到父皇,连忙提出卫祯固的建议。

“书生意气罢了。”

朱由检在图上画着圈。

朱慈烺张嘴结舌。

他认为有用的战略,想不到在父皇眼里不值一提。

“父皇,儿臣没看到哪里错了。”

朱由检画了三个圈。

每个圈里圈起来一家商号,确认了目标后,朱由检笑了。

见到父皇的笑容,太子有些羡慕,现在他委实笑不出来,以前父皇不爱笑的,元旦早朝之后,受了刺激,变得爱笑了。

“大明的问题,岂能是简单的问题。”

“朕登基十七年,涌现了无数名城名将,皆折戟沉沙,难道他们不如卫祯固聪明?”朱由检反问。

太子答不上。

“大明的问题,是根子上的问题,朕要从根子上解决,才能挽救大明,可治国难,就算想要推倒重来,也需要先扶持一方起来,何况大明形势危急,东有胡虏,西有贼寇,越发不可轻动。”

“他说调兵,从哪里调?”

“朕下旨容易,士兵们的粮草从何来?军饷从何来?”

“父皇手里有钱有粮。”

太子话说了一半说不下去了。

朱由检冷笑。

大明花在辽东的钱,按照后金的人头算,砸都可以砸死了。

“父皇打算复用开中法?”

朱慈烺醒悟。

朱由检这回真惊讶了。

太子的确聪慧啊。

这都能让他举一反三,连明初的开中法都想到了,不简单,学习能力不错。

而且他还真没说错。

的确有股开中法的味道。

只是明初的时候运输的货量少,商队的规模小,以现在运输的货量,商队得多大的规模,开中法的中止也就不奇怪了。

朱由检没有解释,把手里的名单让王承恩拿去给太子看,王承恩弯着腰捧着名单,转呈给太子,太子客客气气的从王承恩手里接过来。

父皇对宫里原来的大太监们采取了极端的手段,许多人消失不见,但是对眼前的王承恩却很好。

朱慈烺仔细打开。

原来是各商行的详细情况。

许多商行与朱慈烺打过交道,比如周记商行,上午还从他那里清过账,但是父皇画了三个圈,周记并不在里头。

朱由检选的三家商行,是他了解之后,认为会争取自己支持的商行。

有些商行生意兴旺,没必要冒险尝试新渠道。

有些商行太弱。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山海关的关渊昌。

这家商行有足够的资本,因为外部的原因,生意上面临了生死攸关的问题,而新的东家却具备进取心,敢于去尝试开阔。

与商人做生意也是需要挑选能让人放心的对象的。

不是随便一家商行,朱由检就敢把国家大事托付给对方。

首先是信誉必须有保障。

保障是什么?

说穿了就是“软肋”。

大明把运输粮饷的任务交给商行,商行要是办砸了怎么办?

这不是赔钱就可以的。

商号需要全力以赴。

生意是他们自己的,钱也是他们挣,责任也需要他们承担。

等于确认了归属。

既然大明官场虚,不做事,那就换个体系,另起炉灶,变相解决大明是谁的问题。

除了必须是老字号之外,还需要家族繁盛。

这就是门槛。

满足这些条件的,朱由检挑出了三家,这三家大概率会争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