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应该知道我的处境。”李智说。
赵昌确实有所了解。这几天他除了花钱,还做了别的事情。李智的所作所为他听了个大概。
跳槽上位,献祭前上司,立场反复无常,怎么听怎么像个奸臣。
“我不能随意发展追随者。这很危险。”
至少现在不能。那群人现在太敏感了,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大惊小怪。
赵昌点头,道:“我明白。不管君主是谁,真正掌握核心的都是他们。”
楚王换了又换,楚国乱却不崩,是因为有各地的氏族在。乱象在扩散到地方之前,就被卿族拦截住了。
李智:你知道了还让我干?
他纳闷,问:“有教无类难道不是我以这类态度对待别人,他们成为我的拥趸,发展壮大之后我以他们对抗氏族?”
虽然这确实是一种路子,但要用的耗时太久了,而且从一开始就难以实现。
氏族不会安静等待到发展状大,肯定会在最初就插手。
“这么说的话倒也没错。”赵昌对此表达赞同,“可是为什么要对抗呢?”
李智:?
“我希望能够在楚国兴办学室,只要提供足够的束脩就能够入学。”
李智疑惑:“令他们邀买人心?”
“如果只是办一个学室就能拿到人心,那这未免太过简单。”赵昌否认。
执行力、落实情况以及后续的任职考核制度才是关键。
“可是这对秦国能有什么益处?”李智不明白,“如果仅仅是办学,也没有办法消耗他们多少精力。”
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
赵昌底气十足地说:“楚国的就是秦国的。”
万事开头难,赵昌现在想在楚国开头,然后倒逼秦国做出选择。
秦国的官吏来源有子承父业,有举荐,有爵位转换……如果提出只要束脩就可以进学室学习,进而考核为官,最先得罪的就是基层中名望深重能够举荐人选的三老,紧接着还有世代相传的官宦,而后是庞大的、用命搏出路的军功人。
赵昌本想等官吏储备不足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放开培育的口子,但谁知道学室培养力度加大之后,储备力量竟然像用不完一样,一茬接一茬地往上冒。
打仗要师出有名,做事也是。并非真的把这些理由当真,而是为了士气,为了削减抗拒的程度。
赵昌相信,以目前秦国的基层掌控力,硬是推行也完全行得通。但这样一来,容易让人对着秦国生出怨气。
在新一代受益者完全成长起来、结成新的利益团体之前,这种怨气都有可能随时变成炸弹,时不时引爆一下,然后坏事。
既然想以内需拉动的设想徘徊在失败边缘,那他就只能向外寻找缘由。
如果李智能把事情搞成,哪怕是虚得不行,全靠吹的学室,赵昌也拿到了改变的理由,那就是:
敌人有的东西,我们也要有。
我们能让楚国比下去吗?这必不行!
就算只是这种事,我们也要赢过楚国!
冲呀!
以上种种,诸如此类。国内的矛头和不满,大概就能先往外引。
每每想到这类事情,赵昌都不由感慨,幸好现在还没统一。
讲真,有一个宿敌真的挺好用。
有什么想甩的锅,可以直接往宿敌身上扣。感谢楚国。
“楚国的就是秦国的……”李智都不知道该不该笑,“这太难了。”
他以为赵昌看中的是先行打下的基础,等楚人建好房子之后,出手把人揍一顿赶出去,最后将房子收归己用。
无赖,但是我喜欢。
赵昌点头,说:“以学室培育各类人员,然后任职,在楚国不可能实现。”
假如说秦国的阶级流动就像糊糊,慢而黏稠,但起码它真的在流动。
以军功为核心,立功很难,但起步的个例并不少见。即使不能一飞冲天,至少能摆脱黔首的身份。
可是楚国的阶级固化严重,可以把它当成一块果冻,看起来是在晃,实际上稳得一批。
楚国是贵族的楚国。历任楚王毫不吝啬地在国内各地分封自己的兄弟子侄,这么多年下来,全楚国姓芈的有百余氏族,斗、屈、蒍、景、昭……
芈家人自己瓜分地盘都不够,又怎么可能大方地把利益分给外人。戏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来来往往的却基本都是被楚王分封的氏族,都是自己人。
假如不是出身贵族,便很难在楚国长久地立足。就算短暂出头,最终也会被浪花拍下岸崖,淹没在深水之中。
“我想要的只是一个认知而已。”
一个楚国开始重视基层人才的认知,是真是假不重要。
赵昌笑了笑,说:“你,还有楚王,以及贵族本身也是敌对关系啊。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利用这种关系呢?”
“你不可以出手,那就让楚王开始暗示,如果连他也做不到,那就在贵族之间选择一家开始……”
竞争中的微妙平衡不会被打破,只要引导其中的一角做出行动,其余的势力要么破坏、要么跟进。
李智要做的就是在破坏与跟进之中,将他们导向自己想要的结局。
楚国与秦国实行这种方案最大的不同在于,由于贵族长久掌权,他们就是自己封地上的一言堂。
“如果各族愿意投入一点资金培育受自己掌控的外姓人才,甚至不需要他们认真对待,最多偶尔挑选一位进行提拔,吊在前面激励各位就足够了。”
这也是赵昌推演的一切发生后,最可能达到的结局。
“而你,才是真正为了楚国,为了各族着想的人。”
将李智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再次转变为各族间的竞争,为李智争取到更多喘息的机会。
从废太子出逃的事件来看,他们可能还在计划着对李智不利。那就用行动表明态度,游走洗清嫌疑。
“我为了楚国。”李智真的忍不住笑了出来。
“没错,为了击败秦国,那就做出变化。至于如何让他们接招,这就不是我能够考虑的事情了。”赵昌感叹,“秦与楚啊,这种关系太美妙了。”
李智道:“您就不怕……最后反而败落吗?如果有真正的人才……”
如果挖出来好用的人才,影响到秦国的发展怎么办?
“真正的人才并不会因为虚伪的态度停留。想让他们甘心为楚所用,那就得让贵族们改一改他们的腐朽。如果你能在这几年之内做得到的话,败落就败落吧。”
赵昌笑了笑:“但现在,秦国还不到败亡的时候。与其考虑这些,不如先考虑什么时候才能实行吧。”
以当前的政策推行速度,别到时候秦国都打过来了,这边还没弄出结果。
自从去年丰收之后,家里老头的战意实在太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