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命录

集命录

第二章 清平城的二三事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第二章 清平城的二三事

清平城是一个典型的四方城,坐北朝南,被四面城墙围了起来。城墙长约五里,高不足两丈,宽丈余,算是规模比较大的县城了。城内有两条主街道,东西向的福广街,南北向的禄长街,四座城门则以福、禄字在前,分别冠以安、定、平、和四字为名。

城中有一条清平河,从西向东横穿整个清平城,在刚刚出城,越过东边的福安门半里的地方,转了一个急弯,又从南北向傍着尘外的灵鲤山流向南边。城中河断都位于福广街的北岸,沿着河岸北边又相兴建了一天临河的小街,被称为北河街。

于是整个清平城便有了一竖两横三条街道,加上一条穿城而过的清平河,恰恰又成了一个“丰”字,故而清平城又被成为丰城,寓意万民丰乐,安宁康泰。

清平城的建成不足百年,据说当年请了很有名的风水大师堪舆地形,才定下了现在的城镇轮廓。整座城池依山据水,城池方正严禁,处处透着祥瑞安稳之意,连两条主街的名字,福广和禄长,都是当时负责堪舆的老神仙亲自定下的。

每一处有人居住的城镇,都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关于城镇本身的故事。据说清平城百年之前还是一处荒地,并无人家居住,百年前当地大旱两年,粮食颗粒无收,连口喝的水都找不到。百姓们流离失所,用尽了各种祈雨的方法,可是一点都没有用。

忽然有一天,从天而掉了一条巨大的鲤鱼,口中含着一支带茎的莲花,落在了这片荒地上。那鲤鱼落地之后泪流不止,扬天高呼:“大旱两年,百姓们都要活不下去了,你们这群高高在上的神仙却全都视而不见!空享人间供奉却不顾民间疾苦,逼得百姓们都要拿子女来献祭求雨了,你们做的什么神仙?!修的什么道法?!行的什么慈悲?!你们空有高深法术却无慈悲之心,那就由我来还一方土地百姓清平。”

说完扭动身躯,化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河,而它口中含的那朵莲花,则化成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在它化成河水之后,天空霎时间就阴云密布,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百姓们才得以度过旱灾,休养生息。

后来百姓们就把这条河水成为清平河,并依着河水修建了清平城,那片莲花化成的树林所在的山头,也被改名叫了灵鲤山,并在山腰上建立了祠堂供奉。后来被国主得知,感念于这青鲤舍身救民,有大慈悲,于是亲自焚表祭天为这灵鲤封正,册封了灵鲤为竞龙侯。

由于清平河在东侧转了个弯才穿过城内,所以东边福安门外的官道上还修了一座石桥,长三丈宽丈余,东边桥头的空地上有一个简单的茶棚,供往来行走的客人喝茶歇息。

进了城门再走半里,就是李元锦的家了,三进三出的大院子,前门外是福广街,后门外就是那条养育了一城人口的清平河。除了个别有钱人家,大家大院的可以自己开挖水井,其余的人做饭沏茶,都得到这清平河来汲水。

由于院子后门靠着河岸,自从李元锦会走路之后,院子后门就被锁死了,极少有人从这里进出。

李家的这处宅子是李正成一手打拼出来的,早些年他还小的时候,举家都住在城内东北角的小院。李老爷子是个茶商,在北河街有一个小小的铺子叫茗香斋,李老爷子每年只有在采茶的时候出去三五次,其余的时间都在铺子里经营生意。

铺子虽小,但是因为起了个非常雅致的名字,往来的都是些读书人,在店内品茶弹琴,或是下棋作诗,生意也算是小小的不错。

由于家里小有薄财,李正成从小就被父亲寄予厚望,终日让他勤勉读书,想着家里能出一个做官的读书人。但是奈何李正成虽然聪慧,却从小只对经商感兴趣,只是考过了院试试,成了一位秀才。乡试确是考了三年两试都没有通过,无奈之下十九岁那年被父亲安排去了铺子学做生意。

李正成在铺子里待了一天,没有跟进来买茶叶的客人说几句话,倒是和店内品茶下棋的人聊了个尽兴。端茶递水不在话下,这些人吟诗作对下棋也都能搭上话。只是李老爷子看到后不由得叹气,看来儿子做生意这块也是不行,也罢,就由着他跟店里的读书人闲聊观棋,起码混个拉拢熟客。

万一这些读书人能有一两个得了功名的,也算是跟未来的大老爷混个微末之交,就算是不能真有什么情分在里头,见面点头,也是一种善缘。

在店里说了一天话,喝了一天茶水的李正成,只感觉舌头木的都找不到了,肺叶子也喝的要飘起来了。但是当晚回家后他也没闲着,直接就去跟李老爷子商量着要给铺子改名字的事。

李老爷子吹胡子瞪眼,说到:“你老子我现在的生意多多少少有一半都是靠这个名字赚来的,你小子才去了一天就要改名字,你是想我这些熟客一个个都不来了是吗?”

李正成哈哈一笑:“爹,您稍安勿躁,先听我把话说完您再定夺。茗香斋这名字虽然好,但是太文气了,你看看到我们店里的,都是那些读书不成还要附庸风雅的人物,到了店里也不见买几斤好茶叶,倒是把店子当成他们的茶舍了,终日里来吟什么诗作什么对。你想想看,城里得那些做生意的财主们,有几个到咱家店子买茶叶的?是我们家不卖好茶叶,还是那些人不喝茶?”

李老爷子转念一想,确实是这么个事,那些有钱的人从来不到店子来买茶叶,都是些街坊四邻。店里一年到头也都是卖些普通的茶叶,偶尔有上货几斤几两好茶叶,也都是自己当做礼物送出去了。

儿子虽然上来就要懂自己招牌,可是说的也确实有些道理,于是他问李正成到:“儿啊,那你说应该怎么办,你想改名字,那改个什么名字呢?”

李正成心中早已打好腹稿,端起手边的茶杯本想喝一口,但是一看茶水就感觉肚子里的水儿又在翻腾,于是放下杯子说到:“咱们清平城,有福广禄长两条街,福禄寿已有其二,唯独少了一个寿字。所以我打算给店子改名叫寿厚斋,凑齐这福广禄长寿厚。而且这名字听着就喜气,谁不想长命百岁啊,咱们就说喝咱们的茶可以延年益寿,那些财主们一听这个肯定会来的。”

老爷子一听,泛起了嘀咕,对儿子说道:“什么喝茶能延年益寿,你这么说岂不是骗人呢。”

李正成笑着回道:“爹,你平日里喝茶是为了什么?不还是为了修身养性吗。况且经常喝茶,可以除口味,定心神,调肠胃,有诸多益处,说是延年益寿也无不可啊。做生意嘛,讨的不就是一个好彩头,求得不就是一个心头好吗。”

李老爷子听完,沉吟半晌让儿子回房休息,自己又躺在床上想了半宿。虽然儿子年纪还小,可说的话着实有几分道理,最后一狠心,这份家业早晚要交给儿子手里,是兴是败自己还能看多少年,儿孙自有儿孙福,就由着他上手折腾去吧。若是不成,再由老子来给他兜底。

于是第二天一早叫来儿子,把这事跟他说了一下,由着他信手去折腾,只要不把铺子烧了,是赚是陪都能接受。李正成高兴之余,忙找人去重新置匾,又挑了个黄道吉日把茗香斋的牌子下了,换上了寿厚斋的牌子。

换下来的牌子老爷子也没舍得扔,找人披红挂彩的迎回了家里,在家门口还放了一挂鞭炮才收进院子,算是为这位老伙计卸任谢礼了。之后老爷子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擦拭一下这位退居的老伙计,然后才去铺子里转一转看一看。

而铺子里自从换了寿厚斋的招牌后,生意果然是突飞猛涨,不出几个月,很多人都知道了寿厚斋这个讨喜的名字。城里数得上的大户,有头有脸的人物,甚至一城的父母官,还有寻常的百姓家,多得是到店子里买茶叶的,毕竟谁不想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呢。

之前店子里的几个老熟客在店里也是风声水起,是书也不看了棋也不下了,天天在店里跟着这些前来选茶,有钱的有权的讲品茗之道。一个两个都夸李家少掌柜这名字改的好啊,雅俗共赏,福禄寿三全,而且这个厚字用的特别好,如果是叫寿久就落了下乘了。

一个个眉飞色舞间,有意无意的总要提起少掌柜第一天来店里,就是跟我们这些人聊天,回去才改的这么个好名字。果然是文人相亲,不然怎么能让他想到这么好的名字呢。

李正成在店里迎来送往,见什么人都是礼数周到买卖得体,铺子里一下就多了不少的回头客,个个都说李家的茶好,喝了以后养胃消食延年益寿,而且这流言越穿越邪乎,渐渐的就变成了李家的茶能包治百病,要不是茶叶属实没有治病的功效,估计流言就得变成李家的茶可以起死回生了。

就这么过了两年,李老爷子就不怎么管店里的事情了,除了每年的采茶季节陪儿子出去进货,其余的时间就是在家种花遛鸟擦招牌,心里念着儿子早早娶妻生子绵延香火,自己也就颐养天年了,于是四处托人给儿子说一门好亲事,自己也在天天盼着早点能抱孙子。

又过两年,李正成可谓是三喜临门。先是生意越来越好,原本的小铺子就不够用了,于是在福广禄长两条街交汇的十字街口置办了一处三开间两层楼的铺子,然后又在离着铺子不远的福广街上买下一处宅院,半年时间就扩建成了三进的院子。

院子落成又半年,就有媒人上门保媒拉纤,说了城外赵家的一位姑娘,转过年四月份二人就拜堂成亲,次年二月初二中和节,夫人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三岁的时候,李正成就送儿子去了一处学塾读书,本来夫人想请先生到家里来教,生怕孩子在外出了什么事,毕竟当年那位灵验的老神仙所说的话,这些年来一直都是他们夫妻的心头刺。

当初那位老神仙给的平安符已经被装在了一个长命锁里,但夫人还是害怕孩子跑出去丢了平安符会惹来祸端,若是伤了碰了,做娘的都要心疼死,万一真是有那大劫,她这做娘的可怎么活。

李平成大手一挥,还是要让儿子出去读书,关在家里也不能保证一定平安无事,那还不如让孩子出去多见些人和事。

三岁的李元锦就表现出了不同于同龄人的早慧,别的孩子在书塾里都是想着怎么偷懒玩耍,他确意外的很喜欢读书。其他孩子咿咿呀呀半天背不出来的课业,他都能一字不落的背下来,从来没挨过老师的戒尺,故而也是书塾的同窗故意疏远的对象。

孩子们道理就是如此简单,太过优秀的和太过不好的,都属于离群独处,必然被人疏远。更何况李元锦本身也不喜欢和他们混在一起,他们撒尿和泥的玩法实在是让李元锦接受不了,明明出门不远就是河水,就非要玩的这么脏吗?

相比于李元锦的故意疏远,书塾的另一位同窗过得就更惨一些了。这位叫康贾的同窗,家里在十字街口开着清平城最大的酒楼月满楼,他父亲康满是个大腹便便的商贾,但是儿子确是一副矮小瘦弱的身子。

康满疼惜儿子,给儿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康贾小小年纪就周身穿金戴银,头上的帽子镶玉,腰上的腰带坠珠,脚上的鞋子掐金。本来这些都没什么,毕竟小孩子对金银之类的东西没什么感觉,也不会做出什么强抢之类的事情来。

但是坏就坏在康满看儿子瘦弱,总担心孩子吃不饱,随身给他带一个布包,包里每天放着各种不同的吃食。还都是寻常孩子吃不到的东西,今天放一个炭烤猪蹄,明天放半只烧鸡,后天又塞几块外地的名贵糕点。总想着孩子不在身边,但是一伸手就必须要有吃的,否则干巴的,一点都不像自己。

学塾的孩子们课余最大的爱好就是分享康贾的美食,一开始康贾还极力抗争,但是架不住其他孩子的热情,他又是那副风一吹就倒的小身板,所以他的美食就总是被几个力气最大的孩子分享了,有很多次连布包都没收回来。

久而久之,康贾就成了整个学塾最受欢迎的人,头上帽子没戴正过,身上穿的新衣服总会第一时间多出几个脚印,脚上的新鞋总是沾着狗屎,新买的书本也会被热心的同窗写上康贾的名字,但是总是写在画好的乌龟背上。

这些事情在早慧的李元锦眼里是相当无聊的,他也没想管这些事,毕竟一个人本身太懦弱是没办法帮的。但是某一天,街对面的康满带着儿子来到店里,想问问李元锦康贾在书塾怎么样,为何天天衣服都是脏兮兮的。

两人走后父亲李正成就满脸严肃的教育他:“元锦,恃强凌弱的人固然不对,但是冷眼旁观的人就是无辜的吗?枉费为父送你去学圣贤之书,莫说康满是为父生意上的朋友,就算是一个陌生人被欺负,你也应该力所能及的帮助他呀。”

于是第二天,李元锦就灰头土脸的带着康贾回来了,问什么他也不说。只是当晚康满就带着儿子到家里来致谢,原来李元锦和几个欺负康贾的人狠狠地打了一架,最后因为对面人太多,他一人双拳难敌四手,也被人狠揍了一顿。

两家人正在说着话呢,其余几个打架孩子的家长带着孩子就找来了。原来最后李元锦不知从哪抽了一根棍子,给那几个孩子来了一通学自街上卖艺人士,而后临阵无师自通的疯魔棍法。打的几个孩子身上个个淤伤,李正成正准备道歉赔钱,康满却大包大揽的把几个孩子的医药费都给了,还言说以后再敢欺负他儿子,照揍,照样赔钱。

几个家长能说什么,还以为只是自己孩子被人欺负,可没想到是三四个孩子伙在一起欺负别人,还被人给打了。这样再来讨什么说法,实在是脸上挂不住了。

从此之后李元锦一战成名,书塾的同学们看他也不再是令人厌恶的好学生,也是一个会打架的小孩子了。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先生知道此事之后重重的打了李元锦一顿板子,一边打一边念叨着有辱斯文,斯文扫地之类的话。

同样是挨过先生板子的人,那大家就没什么不同了,就连之前打架的那几个人也主动示好,小孩子也没有隔夜仇,大家也就自然而然的玩在了一起。而之后康满给儿子准备的布包就大了一倍,里面的吃食也变的更多种多样了。

原本自命清高的李元锦,也渐渐多了些小孩子应有的心性,平日里虽然依然沉默,但是笑容却渐渐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