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墓族

守墓族

第917节六十四卦卦序歌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就有着01、乾为天,02、坤为地,03、水雷屯,04、山水蒙,05、水天需,06、天水讼,07、地水师,08、水地比,09、风天小畜,10、天泽履,11、地天泰,12、天地否,13、天火同人,14、火天大有,15、地山谦,16、雷地豫,17、泽雷随,18、山风蛊,19、地泽临,20、风地观,21、火雷噬嗑,22、山火贲,23、山地剥,24、地雷复,25、天雷无妄,26、山天大畜,27、山雷颐,28、泽风大过,29、坎为水,30、离为火,31、泽山咸,32、雷风恒,33、天山遁,34、雷天大壮,35、火地晋,36、地火明夷,37、风火家人,38、火泽睽,39、水山蹇,40、雷水解,41、山泽损,42、风雷益,43、泽天夬,44、天风姤,45、泽地萃,46、地风升,47、泽水困,48、水风井,49、泽火革,50、火风鼎,51、震为雷 ,52、艮为山 ,53、风山渐 ,54、雷泽归妹, 55、雷火丰 ,56、火山旅 ,57、巽为风 ,58、兑为泽 ,59、风水涣 ,60、水泽节 ,61、风泽中孚 ,62、雷山小过 ,63、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这个排序可能没有任何用处了,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代表别人了,当然了,也可以有了。

在《周易》中所载到: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这也是代表符号了。www.shitouxs.com 石头小说网

其的记诵口诀,那就是: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听起来,就像是三个诀了。

再来说一说这次序歌吧,先说一下,分宫卦象次序歌,就即是: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这个听起来也挺容易,背起来也很好背,只是,要理解还真不容易了,听听就好了。

再来说一说,这,上下经卦名次序歌,就即是: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听起来,有些像七绝诗了,不过,当然不是了,理解其中之意,也不是很容易了,先听听吧,可能有人或是什么物件也能听明白呢?(后面的,你们可能看不明白,也比如说是这个机关城,自己想想吧,不过,这括号内的字,可不要念出来哦!)

再说一说,这,上下经卦变歌,那即就是:

讼自遁变泰归妹,否从渐来随三位。首困噬嗑未济兼,蛊三变贲井既济。噬嗑六五本益生,贲原于损既济会。无妄讼来大畜需,咸旅恒丰皆疑似。晋从观更睽有三,离与中孚家人系。蹇利西南小过来,解升二卦相为赘。鼎由巽变渐涣旅,涣自渐来终于是。

也不用你们理解,你们看看,念念就好了。

热箭宝这样边慢说,边快写,只能以脑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能加多思索了。他想做到一心完全二用,还真的不是很容易,他还是学着,他的手也就写出了:

茅山派:

关于这茅山派,就是上清派的别称了,因为其坐落在于茅山,故此被人称为茅山派了。也分为了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就是为创始地了,南派茅山即是为,今天广东罗浮山的创始人葛洪了。上清派实际上是为南梁陶弘景茅山所创了,因而故名了。

该派除代表人物就是为大宗师陶弘景外,先秦时就有着仙人展上公,以及郭四朝等等了,秦汉时就有着高道李明,跟左慈等人,在两晋时就有着祖师魏华存,和杨羲,跟许谧,以及许翙,与著名的南派道教大师葛洪等人,在南**时呢,就有着科仪大师陆修静,以及孙游岳等人,在隋唐时,就有着王远知,和潘师正,跟司马承祯,与李含光,以及著名诗人李白等人,高道辈出,就是为道教正宗与道门主流。到北宋时,就与龙虎山,和閤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了,就号称三山符箓了。当然了,是在今天传言中的说法,我也是听来的,真假就不论了。

茅山派的中文名,就叫做茅山派。其实际创始人,就是陶弘景和葛洪。其所属宗教,就是道教。其开源地,就是茅山。其当中的传奇人物,就是三茅真君。其成为主流时期,就是在南**时期。

先来简介一下,就简单先说一下吧。过去的学者大多将南朝以及唐代的道教主流,就误解为上清派(即茅山宗了),其最大的原因呢,就在于将唐代的李渤“真系”(《云笈七笺》卷5),当中所记上清经篆的传授次序,以及元代的刘大彬《茅山志》中记载的茅山宗师脉谱,给误解为是讲述上清派(茅山宗)的谱系了。是由于将从东晋的杨羲,到唐代的李含光,等等这一些人物的脉谱,给误解成了上清派(即是茅山宗)的谱系,因而呢,这陆修静,和王远知,与司马承祯,跟潘师正,以及李含光等人,也就都被看作是上清派(即是茅山宗)的道士了。其结果呢?也就导致了在东晋末以后,江南一带的道教主流,就是上清派(即是茅山宗了),到了唐代上清派,也就还是主流这一误解的产生和流行了。

给将“真系”,和《茅山志》的上清经篆的传授谱系,就给误解为讲述上清派谱系的根本原因了,是在于对道教的三洞学说,还没有充分的理解了。许多道教学者呢,就片面地相信上清经篆的传授,就只在上清派当中进行了,实际上呢,上清经篆的传授也在提倡三洞学说的天师道中进行的了。

刘宋的天师道就依据三洞学说,把过去的葛氏道,和上清派所传授的灵宝经,跟《三皇经》,以及上清经吸收到自己的**之内,将三洞部的所有道书,给尊奉为天师道的道书,此事呢,就可以由刘宋天师道里,所存有的“三归依戒”这一事实,来得到明确证明了。

天师道的三归依戒呢,就要求信徒们归依三宝,也就即是道宝,以及经宝和师宝了,三宝呢,就是指道宝的太上无极大道,和经宝的三十六部尊经,以及师宝的太上老君了。这里所说的经宝三十六部尊经,那就是指三洞十二部的道书了,所以归依三宝呢,那即是归依道宝的无极大道,和经宝的三洞十二部的所有道书,以及师宝的太上老君了。

因而呢,这刘宋天师道当然也崇尚上清经,跟灵宝经以及《三皇经》了。而且这天师道的法位制度一旦完备了,便出现了,那于道士法位中修成上清经的道士洞真法师,跟那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以及三洞法师了,(这个说法呢,就可以参照《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当中的卷5·法次仪的“正一法位”了)。而上清经策在这一些法师那儿,也就得到了传授和掌握。

如果天师道也实行上清经之传授呢,那么“真系”,以及《茅山志》所记载的道士之中,那就可能有天师道道士的存在了。因而,若对各个道士的思想,和事迹进行调查和确认的话,其多数则就是天师道的道士了。就例如说,刘宋的陆修静,这个就可以查阅《陆先生道门科略》了,那显然是将东汉的张陵,即是张道陵,给仰奉为祖师的天师道道士了。

而且陆修静倡导三洞学说一事,就可以明确地,给从“灵宝经目序”(即是在《云笈七笺》当中卷4),以及《洞玄灵宝五感文》当中给获知了。就是说呢,陆修静是天师道的道士了,同时呢,也是三洞学说的信徒了。其他就如“真系”当中记载的,那唐代王远知,和司马承祯,跟潘师正,以及李含光,还有在《茅山志》当中所记载的,在此之后的黄宗元,以及孙知清等茅山宗师,也都是天师道的道士了。

刘宋天师道所提倡三洞学说,其意义就极大了。若天师道尊奉所有的三洞部的道书,那么呢,不论是《上清经》跟《灵宝经》,还是那《三皇经》,其所述的**,也都将包摄于天师道之中了。陆修静的《洞玄灵宝五感文》,就基于三洞学说了,对三洞部道书所说斋戒,来进行分类解说了,其中就包括了《上清经》的上清斋,跟《灵宝经》的灵宝斋,与《三皇经》的三皇斋,以及天师道独有的三元涂炭斋,和指教斋了,陆修静将所有这一些斋,都给看成是当时天师道所实践的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