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黄郦呈上的国书
……………………………………
孔子周游列国,有一句千古名言曰的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可是孔子其实还曰了,“为啥泪汪汪?粗话的,被老乡打哭了呗!”
“南鲜卑”遇上“北鲜卑”,自然也没有抱头痛哭,互诉衷肠的习惯。事实上,轲比能现在才深有体会,以前他们溜达一族到底有多烦人。无论匈奴还是鲜卑,人口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在漠北养不活自己就开始南下劫掠。
打的赢,就祸害人家;打不赢,就膈应人家。
如今虽然来到了“水欧洲”,可这些情况还是一样一样的,北鲜卑养不活自己,尽管打不过南鲜卑,为了活命,却还是时常跑过来骚扰。反观南鲜卑,倒有点越学越像大汉的模样,虽然他们还是以放羊为主,但是也有了城池,有了耕田,这就必然会给北鲜卑留下可乘之机。
轲比能想要彻底解决北鲜卑,却没有独自出兵,因为北鲜卑现在就是个祸害,也时常骚扰大汉的蒙州边界,这又使得轲比能看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于是轲比能向大汉派出使者,一来表示臣服,甘愿为大汉西陲藩篱,二来是想请大汉与黄甫国一同出兵,夹击北鲜卑。不仅如此,轲比能还向大汉进贡了一种红彤彤的像“柰”一样,个头却又比“柰”大了许多的果子。
说白了,其实就是苹果。
而大汉所说的“柰”,其实并没有很细致的分科,比如“紫柰”经过发展改良,应该会变成“李子”,“朱柰”经过发展改良应该会变成“花红”,另外还有“绿柰、冬柰”之类的果子,有一些到后来可能就被淘汰了,有一些可能就是野生苹果。
但是轲比能进贡来的这些苹果,刘汉少能一眼就认出来,是经过人工嫁接改良之后的品种,虽然外表看起来不像后世一些品种那么鲜亮个大,但是滋味已经很是鲜美爽口了。
…………
“苹果可是个好东西啊,营养丰富,还能减肥。咱可不能只会吃,还要学会怎么种,赶紧交给农学院研究研究。”
转而,刘汉少又有些猥琐地对贾诩说:“可惜轲比能一定不知道,将来有一些蛮族小瘪三还给苹果取了另外一个相当别致的名字,叫挨炮。老狐狸,这事你怎么看?”
关于“挨炮”的更深一层的含义,老狐狸贾文和也不可能知道,但是却老神在在地说:“老臣以为,轲比能大概没机会挨咱们大汉的炮了,就冲他们那个国名,陛下就该知道,不久之后,必然生乱。”
贾诩这话倒是说的没错,就算刘汉少再怎么学渣,也知道轲比能身边的“黄郦”就是皇甫郦。而后,轲比能弄个国名,还叫“黄甫国”,他这是被人给耍了呀!
不过这事儿再想想,也够奇幻的,咱搜狐派出去一个探子,混来混去,居然混成了人家的老大?
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是贾诩也不得不向刘汉少提醒说道:“陛下,往后咱们搜狐就没有黄郦这个人了,不过他肯定也不是轲比能的人。”
“那他是谁呢?”
“他是黄甫国将来的国王!”
于是刘汉少答应了轲比能的请求,接纳黄甫国为大汉的附属,但是对于两国出兵夹击北鲜卑一事,刘汉少却推说如今大汉南疆不安稳,暂时无暇西顾,只有请“比能国主”多多操劳一二。
再但是,刘汉少也没有只拿好话哄人玩,还让赵云从西方军团筹集了一批武器装备,给黄甫国支援过去,比如强弓硬弩破甲锥,战刀铁甲扎马钉之类的。
有了这些东西,轲比能对于收拾北鲜卑也有了更大的信心,当然了,他最为看重的还是大汉皇帝给出的承诺:“哥一定会尽力帮助黄甫属国!”
于是乎,轲比能这才放心大胆地调集黄甫国兵马,打算大举征剿北鲜卑,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战事才开打没多久,轲比能却突然得病死了。
当然了,这些“意想不到”之人,指的是黄甫国的人,而对于大汉来说,至少在情报分析上,可谓“早有所料”。而后来黄甫国所发生的事,也一步一步印证了贾诩的分析。
苴罗侯早就被弄死了,轲比能另外还有一个弟弟在西蹿的路上也死了。再加上之前只顾西蹿逃命,可能轲比能也顾不上享受不可描述的快乐,所以子嗣单薄,只留下了一个儿子。
病重之后,轲比能交代后事,还要黄郦以及那些心腹们共同辅佐自己这个儿子。然而令轲比能想不到的是,他那边刚一闭眼,他的这个儿子就被人给弄死了。
怪谁呢?
早些年的“鲜卑右部”,轲比能的亲戚、心腹,走一路,死一路,甚至连自己的大干儿子也没剩下,而像是后来的“北派十二部”却是黄郦练口活,亲自去说回来的。
再加上再后来收拢回来的那些部族、那些兵马,除了轲比能,也就是黄郦的威望最高。甚至有些人没等轲比能死翘翘,对黄郦的信任与尊崇就已经超过了他。谁让人家黄郦脑袋瓤儿好使,能够经常出谋献策,又对大家和蔼可亲呢?
究竟是轲比能的儿子“德不配位”,还是黄郦“早有预谋”?反正黄甫国的人不会去想这个问题,黄郦能够继任国王,那就是他们的“众望所归”。
…………
在此之后,黄郦暂且对北鲜卑罢兵,将黄甫国重新整治了一遍,除了效仿大汉设置郡县之外,还将倍精话与汉简字定为官方的语言文字,进行大力推广。如果说这些举措只是显得黄郦比轲比能更有治政能力以及更加亲汉的话,另外还有一些举措,就需要好好琢磨琢磨了。
首先,黄郦将黄甫国的百姓分出了几个不同的阶层。
早些年大汉动荡,不是有不少的汉人都去了北边么?这些汉人有可能是在大汉犯了罪,也有可能是因为穷困而在大汉活不下去,或者是被溜达一族劫掠走的。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在鲜卑的地位普遍都不高,多数都是为奴为仆。
但是现在,这些汉人与鲜卑人一样,同属黄甫国最高的一层。就算是啥本事没有,只要还会说汉话,那就成。
接下来的第二层,则是与汉人和鲜卑人同属于“金色高贵之人”的,从前的北匈奴、乌孙、康居这些人。但是他们与第一层的区别并不大,如果能够立下功劳,或者是更早更好地学会倍精话、汉简字,也有许多晋升的机会。
那么第三层是谁呢?
就是曾经的,属于坚昆或是奄蔡的那些“赤发碧眼”的胡人。这些人在鲜卑西迁过来之前,就已经归属坚昆、奄蔡了,也早就习惯了与“金色高贵之人”在一起生活,并且打仗的时候还都表现的相当勇猛。所以第三层也不会受到太多的歧视,可能获得的位置不会太高,但是反过来说,他们却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管理第四层的人。
第四层,自然就是那些被摩擦乖巧的蛮族部落了。甭管以前是被抢来的,还是自己投降的,只要往后老老实实的听话干活,也都不会受到苛待。当然了,这个“苛待”的限度,大概指的是不会随意打杀。
阶层划分好了之后,大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目标,使得黄郦对于黄甫国的掌控力度大大加强。如果说这些事情只是显得黄郦比轲比能更适合当一个国王的话,那么接下来又发生的一件事,却使黄郦在黄甫国内的声望拔高到了几近封神的地步。
甭管是什么人,如果把他习惯的工作突然从“放羊”变成了“放人”,可能都会有些不知所措。举一个不知道恰不恰当的例子,穷人乍富,可能猛一下会不知道这么多钱应该咋花。
现在在黄甫国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些曾经被当作奴仆的汉人猛一下子高贵起来了,多少都有一些被冲昏头脑的感觉。特别是在对待别人的时候,把自己曾经所受的苦难都加倍地发泄了出去。如果对待二层、三层的人不好下手,那就拿着鞭子抽打一下第四层的蛮族。
所以很快的,在黄甫国,“汉人凶恶”就变成了大家的共识,只不过有一二三层齐心协力的维护,所以许多时候,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黄郦出手了,突然惩治了一大批恶名昭彰的汉人,并且还对第四层的蛮族人说,你们也都是咱们黄甫国的人,只要大家忠诚勇敢、为国效力,国家必然会为你们做主,不让人欺辱你们。
人们呼唤正义,可是很多时候,所谓的“正义”,也只不过是一种工具罢了……
…………
就在黄郦整治他们国家期间,还早早地派出使团,再次向大汉进贡,同时还有一封言辞恳切的“国书”。对于恭维大汉与刘汉少的话,大同小异,甭管是谁来说,都差不多一个味儿。但是黄郦还在国书之中,恳请大汉与黄甫国尽快通商,恳请大汉加大对黄甫国的支持力度,恳请大汉多派一些有学识之人前来黄甫国教化百姓。
后来可能是黄郦也觉得自己“恳请”的太多,有点不好意思,所以还在国书中婉转地提问,大汉需要什么?
不管大汉需要啥,只要黄甫国有,都乐于奉上!
这封国书传于朝堂,许多爱爱卿卿都向刘汉少道贺,甚至还有人说这是大汉彻底战胜了鲜卑,往后可以高枕无忧了。
刘汉少能说什么呢?
只能笑纳贡品,而后乐乐呵呵地让黄甫国的使者给黄郦带个话:“大家都是自己人,有啥需要尽管说。”
然而还有一些爱卿与亲朋,为了让已经病重的皇甫嵩能够高兴高兴,竟然把这一“喜讯”也告诉了他。皇甫嵩听闻此讯,沉默不语,半天过后才说了一句:“我皇甫一家,从今往后,没有此子之名。”
随后,大汉的一代名将,竟然就此撒手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