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穆铋只是蒙人中的代表。
很多蒙人都很愿意从军入伍,因为福利待遇是真的高。
官府每年将牛、羊、皮奶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从关内换来一大批的茶叶、盐、布匹物资拉来,然后分给从军之人。
光是茶叶这一项,就足以节省蒙人将近三成的年度开销,这可不是小数目。
总之,征兵工作很顺遂。
名册发到了镇国府之后,朱厚照翻看着,也很满意。
“抓紧时间对这批新入伍的边民,进行扫盲,尽快将之教化。”
“是。”
镇国府的军导官们纷纷应是,朝廷从边区和北地,招募了一批精通两地语言的普通人,准备了两年,将他们变成了一批小学老师,让他们学会拼音、蒙文、汉字,再给他们字典,就可以前往军中,举办夜校,辅佐奖励,快速汉化一批士兵。
朱厚照相信,三年之内,一任义务兵期结束,大明北方诸省、都司,能收获差不多一百万左右的熟悉双语的士、民,再由他们以点带面,不断加强内外联系。kuAiδugg
一代人,足够两家冰释前嫌,三代人也就彻底归一了。
不过,除了征兵工作之外。
朱厚照还要面对远征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尤其是疾病。
这个,就需要医部配合。
今天,医部从全国各地,搜罗了一批精通医理的老者到来,正好朱厚照要接见他们。
趁着现在事情忙得差不多了,就让他们去请。
很快,一群苍苍老者,出现在朱厚照面前。
“臣等,参见陛下。”
“都免礼。”朱厚照虚扶,这群老者,最年轻的都五十了,最大的一个,九十二,哪怕舟车劳顿,也是面色红润,声若洪钟,中气十足啊。
朱厚照对这群老医者也是尊重的。
赐座之后,才开口:“想来诸位也都接到了朕的想法,都说说看,最近关于医部的发展分科的问题。毕竟,很多人在吵,说分科是不对的,也有人说应该分科,还有人折中了,说可以分大科,但不能分小科。诸位也都是杏林圣手,见解独到,朕想要了解一二。”
“回陛下,臣以为,应该分科。但不应该分什么大科小科,而应该分,医术和医理两科。”
一个乌发老者站起来,神情严肃的说:“自宋以来,无能秀才考不中科举,遂去搅和行医。但他们都是半路出家,不善治疗急症和外科,只是读了几本医术,通晓些许药方,就言可以行医。
殊不知,医术,才是关键。
所谓术者,当是亲手而为之。
断腿、外伤、正骨,这些都是医术的手段。
诸如肠痈,这些通过手术,切了阑尾,便能痊愈,但先帝愣是害于刘文泰滥开药方,从而导致驾崩。
此事,倘若臣来行医,必然不会有此祸端。”
朱厚照沉默听着,这老头的话很快引起了隔壁的反驳,双方你来我往,吵得不亦乐乎。
但核心并非分科问题,而是临床派和方剂派的争端。
中医历史上发展,主要是三个派系。
临床外科,针灸按摩,汤药方剂。
也正如这位老者所言,宋代是中医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方剂派开始压过其他两派,逐渐成为主流。
而核心就在于,考不中科举的秀才,靠读医药书籍,自己摸索,成为了十里八乡的医生。
而他们因为很多是半路出家,没有系统性的学医,所以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拿汤方药剂去试错,然后用时间,总结出一条适合本地人所用的手段。
于是,从宋代开始,临床外科,开始衰颓。
因为从医之人,渐渐被方剂派所占据,教授徒弟的也是方剂派,他们连动刀子的外科都不做,指望他们教出来的徒弟会?
所以,宋代一直到清代,临床息息相关的中医派系,基本上算是小派。
后世西医不见得能比中医更厉害,而相反的是,西医主要走的方略,就是中医外科这一脉的延展。
不是中医没有西医的手法,只是受制于技术和宋代以后的式微与断代,这才愣是拖延了一千年的发展时间。
而近代以后,西医进入中土,不用几十年,中国就成了世界最厉害的临床医学国家,就是因为社会观念改变和临床诊断用的机械进步。
这个时代,各种中西医争执,本质上没有吵到点子上。
反而成了迷信方剂和开刀问诊的争斗,都瘸了一条腿,完全没有解决问题。
弘治皇帝死于肠痈,而这玩意儿,对于一些民间圣手来说,不是没得治,而是太医院那群世袭医户怕死不敢动刀。
切了阑尾有何难?难的是怎么处理后续的伤口感染问题。
而这些,在朱厚照推行细菌说,透镜得到大发展之后,医部已经正本,宣布细菌是感染伤口的元凶之一。
所以,临床外科这一类,等于拥有了发展空间。
式微的小派,也在这一次与皇帝会面,提意见的时候,正式吹响号角,发动对方剂派的反攻。
他们不要沦为方剂派的佐贰,宁愿自己分科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