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十万死士荡平匪徒流寇

大明:开局十万死士荡平匪徒流寇

第五十三章 江南,虚假的繁荣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从宁海州的海港坐船到南京应天府起码要一周的时间。

李牧在船上的生活也从一开始的新鲜变成了百无聊赖。

钱淼同样是第一次乘船出海,光是晕船就晕了两天。

整个人吐得瘦了一圈。

这天,李牧实在是闲得无聊,便拉上钱淼讨论神州商行的扩张计划。

商行目前最畅销的商品仍然是云烟。

每天都供不应求。

但仅仅在登莱两府售卖的话,利润恐怕也增长不了多少。

作为商行的另一样秘密武器

酿酒厂的第一批酱香型白酒还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上市。

因此,云烟就成了商行打开外地市场最重要的商品。

李牧首先把目光放到了京杭大运河上。

京杭大运河是连通江南地区与京师的重要航路。

随之而来的是漕运的繁荣。

每年都有几百万石的漕粮通过运河送往京师。

明朝甚至设置有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

准备掌管运河漕运管理和运河水利管理。

可想而知,朝廷对于运河漕运的重视。

毕竟这关系着京师近百万人的口粮。

漕运的发达也带动了运河沿线城市的繁荣。

天津、德州、沧州、临清、淮安、扬州、苏州、杭州等迅速发展成为繁华的都市。

“天津是京师的门户,而且还是运河以及江南海运的必经之地。”

“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

“除了京师以外,天津也要设立一个商行点。”

“商行点同样可以作为地下情报的联络点。”

李牧指着桌面上的地图,给钱淼分析着利害关系。

“还有临清,位于运河沿线,位置同样十分紧要。”

“沟通着北直隶南部、山东腹地以及部分河南地区。”

“商业非常的繁荣,是一个不错的商业点。”

“还有便是此行的第一站,南京应天府。”

“应天府为江南各地之首,水网密布,良港很多。”

“而我们又非常依赖水运,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中转站。”

“京师、天津、临清、南京、苏州、杭州这几个地方都要入驻商行。”

......

“主公所言极是。”

钱淼闻言点了点头,眼睛突然看向了一个地方。

“主公,属下认为这里也可以设置一个商行点。”

钱淼伸手指向地图上的一个位置。

李牧随即看了过去,发现是朝鲜的位置。

“说说看。”

“朝鲜位于建奴后方,东南方向还有东江镇。”

“如果我们在那里设置有一个商行点的话。”

“明面上我们可以与朝鲜、东江镇以及建奴做贸易。”

“收购他们的人参、毛皮等特产,同时售卖我们的云烟、盐、白糖。”

“那些特产我们可以拿去其他商行点售卖。”

“最重要的是,那里也可以成为一个情报联络点。”

“可以尽快掌握建奴、东江镇以及朝鲜方面的情报。”

钱淼进行了一阵分析,李牧觉得这想法确实可行。

目前京师还没有从后金大军的阴影下缓过气来,暂时没有注意到登莱两府发生的事情。

登莱两府的边境只能进不能出,以至于消息也很难传递出去。

不过这种情况...李牧深知恐怕维持不了多久。

他必须在京师彻底脱困前,保证自己内部有足够的粮食供应。

直到夏收到来。

不然到时候京师的注意力就会放在登莱两府上面。

处理的优先级比陕北正愈演愈烈的流寇还要高。

毕竟这是在山东,距离京师不远。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个道理,想必崇祯比任何人都要明白。

李牧要随时做好应对各地边军讨伐的准备。

“这想法不错,等从江南回去了就开始着手准备这些事情。”

“是!”

李牧想着,只要明面上不暴露商行与他之间的联系,在外面做点生意应该不是问题。

......

随着时间的流逝,扮成客商的船队终于抵达了南京应天府。

一百名海军士兵留在船上,十名特战营士兵先行离开探查情况。

随后,李牧便带着钱淼和亲卫乔装打扮后前往应天府内的粮行。

李牧和钱淼坐在同一辆马车上,悠哉悠哉地欣赏着沿途的景色。

不久之后,钱淼发现这里的景色和自己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

“主公,这里怎么种了那么多桑树和棉花?”

钱淼的脸上带着疑惑的神色。

按理说江南这种著名的鱼米之乡,应该是良田比较多。

如今一路上确实种有不少桑树和棉花,偶尔才会见到几块农田夹杂在这些经济作物里边。

李牧眉头微皱,这一幕有些似曾相识。

以前似乎在书中的资料上见过。

仔细回想了一下之后,这才明白为什么江南地区种植绵桑这么多。

“原因只有一个,种植棉花和桑树的利润要远大于种粮。”

李牧缓缓说道。

“这...”

钱淼有些诧异道:“江南水网密布,种粮条件这么优越居然就这样白白浪费掉。”

“本就是产粮大省,这么做岂不是有些舍本逐末了...”

“或许运河发达也是这些地方的官府百姓敢这么做的原因吧。”

李牧随口说道。

江南水系密布,河运发达。

一到收成时节就有不少来自湖广江西的粮船出现在河道上。

应天府或是其他产粮不足的地方,官府完全可以购买湖广江西等地的便宜粮食。

以此作为漕粮运往京师。

毕竟售卖桑叶和棉花赚的钱要远超粮食。

直接购买其他地方的粮食,不过是少些利润罢了。

这笔买卖完全划得来。

然而,李牧深知,这里边也隐藏着一个很大的隐患。

若是风调雨顺的年月,大量种植高利润的桑绵倒也无可厚非。

毕竟其他粮食丰收的地区可以补充这部分缺少的粮食。

但明朝末年是天灾和战乱反复侵袭的时期,江南地区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要不了几年,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江南就会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

而且这种缺粮是全国性的。

江南也很难从其他地方购买到足够的粮食。

使得粮价飞速上涨,一斤粮食的价格涨到让人咋舌的地步。

百姓们手中的桑叶棉花却因为大量囤积而变得一文不值,完全卖不出去。

可惜,这一切还没有人意识到。

或者说,有人意识到了,但也无力回天。

......

五一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