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第三百三十八章 环渤海经济圈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第341章环渤海经济圈

“召开廷议太麻烦了,还是召集内阁六部商议吧。”

朱由校也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只是户部出面,还必须要经过内阁才行,否则协调起各个部门来着实有些麻烦。

于是他当即拍板,并且让何宁当下就去找刘一燝过来商议此事。

汪应蛟见状就欲拱手劝皇帝,又见皇帝此刻实在兴头上,所以也未敢一再阻拦,只能看着何宁应声出去。

这时还在文渊阁票拟题本的刘一燝闻皇帝突然召见,也是摸不着头脑。于是就让何宁带路,一路上紧赶慢赶来到了乾清宫。

“微臣刘一燝,参见陛下。”

刘一燝一进来就看见汪应蛟在场,难道皇帝叫自己来又是因为钱的事情吗?不过朱由校也不容他多想,直接开门见山地了起来。

“免礼,刘阁老,朕叫你过来有要事跟你商议。

现在河北、山东妖教基本平定了,虽还有些余孽,但是不足为惧。但朕思量再三觉得若要杜绝百姓作乱,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让百姓有所生计,因此朕适才召了汪应蛟过来讨论此事,但此事关系甚大,得需你们内阁牵头商议。”

随后朱由校就重新把自己刚才的想法,事无巨细的给刘一燝讲了一遍,还着重强调了饷银从辽东回流的好处。

刘一燝也是第一次真切研判这件事,突然听了还微微一愣,不过细想下觉得皇帝讲的甚是有道理,但他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陛下,如果朝廷出台政策,鼓励辽东贸易,确实对朝廷是百利而无一害,臣也甚是赞同,但细想下来,臣有一些疑问。”

朱由校是一脸的自信,现在听到刘一燝有疑惑,就让他速速讲来。

“陛下,第一是关于鼓励辽东移民之事。这件事朝廷本来就议论过,登莱巡抚官应震也在行动。但其中的问题陛下也是知道的。

就是辽东都司那边都是卫所,民政之官甚少,现在的粮价也很高,种植作物也是一年一熟,一旦遇到个灾荒年那便是颗粒无收,且不当地的辽民该怎么办,就辽东屯田的人可如何是好,对此朝廷可有准备?”

听着刘一燝的这番询问,朱由校突然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刘一燝的对,辽东的粮食本来就少,今年年初就已移民数万山东百姓过去安置了。杨涟就曾上奏辽东的粮食十分紧张,如果继续移民,那岂不是让粮食危机重重,如果再碰到什么灾年,那必然是雪上加霜。

见皇帝没有话而是沉思起来,刘一燝并不打算见好就收,而是继续开口道:

“其次,朝廷每年拨给辽东的饷银确实很多,但其大多数都是买军需用度。根据臣之前看到的账目,每年辽饷拨发至将官兵卒手里的也只有二百万两左右。

就这,还有三到四成都要被将官中饱私囊几层,真正到士卒手中的也只有一百四十多万两,这虽然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但如果仅凭他们是否真的能够撑得起整个辽东的商贸,撑得起山东、河北等沿海的生计呢?依臣的看法怕是很难,甚至行不通。”

朱由校闻言不知道该啥,他很想倔强地可以,但理智告诉他这确实不校

听着刘一燝的接连发问,也让刚才还兴致勃勃的朱由校不再言语,也开始重新思量了下刘一燝的质疑,伴随着朱由校的沉默思考,冬暖阁内寂静无声。

汪应蛟也明白了刘一燝的用意,也坐如石蜡,不再言语。何宁见状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但也知道气氛甚是严肃,也不敢话。

“唉,朕明白了。”

一声长吁短叹在冬暖阁中鸣起,刚才朱由校经过稍许思索,其实也对刘一燝提到的问题,想到了一些对策,但他现在却不想回复刘一燝的话了。

因为他已经明白了刘一燝的用意,就是慈大事不能只凭着一腔热血,拍一下脑门就做决定。

这种牵扯到千万生民的事情,如果要做那就要尽量考虑的面面俱全,有时候慢就是快,不然等问题发生了真就悔之莫及了。

“多谢刘阁老提醒,这次是朕着急了。”

刘一燝见皇帝如此,心里不由宽慰起来,连忙拱手道:

“臣只是把心中疑惑出而已,陛下能举一反三,从中悟出圣贤之道,明陛下聪慧过人,这是社稷之福,是大明之福,臣也甚感欣慰。”

朱由校听到这话脸上微微一笑,心想刘一燝真能给自己个面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