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搅南宋

打搅南宋

第414章 赵竑台湾行续(1)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台湾

赵竑一路南下,现在到了台南地区。

这里位于西部,有一片平原,地形十分平坦,气候更加炎热,一年到头的雨水也比较多,更适合农作物的生产。

此时已是五月末了。

掌管台南事宜的则是林放。

赵竑见到林放的时候,以为见到的是一个农夫。

林放挑着担子,身上穿着短衫,底下的长裤都拢上了腰,用带子系着,衣服皱巴巴的沾满了黄泥,分不清原先的颜色,于是他索性将衣服都脱掉了,露出黑黝黝的胸膛,在阳光直接照射下,汗水与黄泥混合在了一起,林放直接用手抹了一把,身上都花了。

但他依旧挑着担子,将农夫们从田里挖上来的烂泥巴倒在田垄上。

和林放一起的还有不少官吏,赵竑还看到了那个黄同,不过这些当官的现在都没有当官的样子了,因为都在忙活农事,他们和林放一样掌管的都是当地的农事。

他们也没想到会在台南见到皇帝陛下,一时间礼节都有些混乱、匆忙,毕竟事先都没有得知皇帝要视察台南。

“我这次来台南是微服私访,正好看看这边如何了?”

问了林放、黄同他们才知道这块田地是要养鱼的,而且在田垄上还种了一些桑树,此时桑树正结了果子,这些桑树都是养蚕用的。

农妇们正将采摘桑树的叶子,收集起来放在用竹子做成的竹筐里面,桑叶满了之后众人抬着放在驴车上面拉去工坊那边。

赵竑去了工坊,边上也只有窦默、林放、祝况之他们六个人。

进了工坊,只见周边的架子上都放满了竹匾。

农妇们将竹匾从架子上拿下来,竹匾的里面爬满了白白胖胖的虫子,这些虫子正在吃桑叶。

接着他们将桑叶放入竹匾内,竹匾内的蚕见到新鲜的嫩叶之后立马爬了上去,在虫子大军的围剿之下不少叶子都被啃得只剩下一丁点儿,农妇们继续添上桑叶……

赵竑望了一眼这里的竹架子非常多,差不多整个工坊都是这些。

赵竑用手拿起桑叶上的虫子,白白胖胖的虫子立即扭动着身子,继续啮噬叶片。

离开养蚕工坊之后赵竑又去了其他的工坊。

如今在台南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工坊。

此刻田野里面的水稻的植株上都挂满了淡金色的谷穗,上面都挂满了一串串的谷子。

在不久之后这里的水稻很快就可以收割了,家家户户们都在等待一个好日子。

台南这边也新建了好几座粮仓,粮仓内都堆积满了谷物。

赵竑看完之后对林放道:“之前临安每天要耗费二千石左右的大米,大米基本上都是从秀州而来,如今台南的大米也可运往临安了。”他对林放他们也寄予厚望:“明年我希望这边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种植更多的水稻!”

这时候夏吉、周旷四他们来了,他们是最早那一批来台南的,如今已拥有了自己的屋子、田地、鱼塘以及几块山林,最近又承包了几亩鱼塘,日子过得非常的滋润且无比的开心。

夏吉的孩子夏小白此时已经长高了一大截,白白胖胖的小手正拿着锄头,赵竑问她怎么不去学堂读书。

夏小白并不知道面前的老人是大宋的皇帝陛下,见到对方慈眉善目的样子,就说:“老伯伯,今天学堂放学,不上学。”

赵竑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想起台南这边已经建立了几所学堂,基本上这边的孩子都可以上学,不过这边还是缺教书先生。

他摸了摸夏小白的头,就道:“小白,你可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大宋有用的人。”

夏小白点点头。

接着赵竑又去看了甘蔗。

甘蔗地里面冒出了齐膝的小苗,正是甘蔗。

如今到了万象元年,甘蔗种植已经形成了产业,种植和熬糖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职业。

来自泉州的林永平、林永宁一家人祖祖辈辈从唐朝的时候就开始从事种甘蔗制作糖了。

他们选择来台南就是看中了这边的气候条件非常好,因为这里非常适合种植甘蔗。

赵竑问起这边的情况。

林永宁介绍道:“官家,这些甘蔗是在今年一月份的时候种下去的,到晚秋时候就可以收获了,越靠近冬天,甘蔗就越是甜。“

”你们林家世代制糖,如今朝廷大部分的糖就是你们林家提供的。“赵竑肯定了林家的功劳,林家光是在去年就向朝廷缴纳了不少的税收,丰盈了国库。

”我听说吕荣发现了一座岛,朝廷赐了吕宋岛的称号。林家也想去吕宋岛。“林永宁身先士卒道。

“是想去种甘蔗?”

林永宁点点头。

“那就去吧,朝廷会派给你一些士兵。”

林永宁躬身下去了,继续去看地里种植的甘蔗去了。

……

离开台南后赵竑去了布袋盐场。

这里的温度很高,一年到头降水量非常少,也非常适合晒盐,此时这里已经围起了大片大片的盐田,盐场的工人们正在晒盐,他们将晒好的盐晶用工具收集起来再搬上车子。

赵竑看着那些盐晶,天下之赋,盐利居半,掌握了盐,就握有了巨大的财源,这些盐都是朝廷的经济命脉之所在。

如今在布袋这个地方有了盐场,朝廷在盐场设有催煎官员,专司督导盐户煎盐,有不少的盐户在这里从事生产。

这些盐户大部分都是逃难的百姓。

赵竑通过海外贸易挣钱,然后将海外贸易得到的一部分利润补贴给这些盐户。

这些盐户的生计是依赖这边的晒盐,他们从朝廷那里领受工本钱,将所煎盐如额交至朝廷在布袋盐场这边所设的买纳场仓,朝廷买纳官员或仓官,负责向这些盐户购盐。

于是乎这里的市镇也建立起来,专门用来监管盐榷。

在盐榷市场派遣了官员,专门整饬盐场吏治,禁止做出伤害亭户的事情。

如今在大宋,食盐从生产到运销,都由官府直接控制,有官鬻与通商两种方式。官鬻为官府直接专卖,由官府自运自销,甚或配售于民;通商则为官府间接专卖,由商人向官府请钞运盐。

赵竑对盐业还是非常了解的。盐场的仓官对赵竑道:“但即便如此,眼下还有私盐贩子。”

赵竑曾今也做过私盐贩子。

但是现在为了遏制这种情况,他设置了一个框架,为了让这些私盐贩子也有生计,允许他们将一部分私盐运往国外,如果要进入国内,就要有盐引,价格也要和朝廷一样,但是不得低价出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