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搅南宋

打搅南宋

第117章 经略台湾 2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刘家兄弟走后不久,赵诵刚要出书房,忽然听到李怀恩恭敬地对外面的人行礼。

赵诵奇道:“爹爹,岳丈大人,你们动作可真快!”

赵竑、苏潜、贾章他们一听毗舍那的船队回来了,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赵竑的额头满是汗水,这三个月他一直都在临安府,没有回泉州,就是担心赵诵这边的人手不够,而且也怕赵诵的安排有所欠缺,所以就留了下来,在临安府调集麾下所有商号,便宜行事。

赵竑今日来,就想知道毗舍那那边情况怎样了,是否如赵诵期待的那样,“明朗,我们几人听说了消息之后就回来了,怎么样,那毗舍那怎样了,可一切安好?”

“爹爹,我正要去你们那儿。”赵诵就把林放整理的本子给赵竑、苏潜、贾章他们看了,然后他们看的时候,赵诵便将刘家兄弟叙述的给众人听。

赵竑看了看,又听了赵诵,良久道:“这三个月是我这辈子最忙碌的时候了,我从未想到身上的担子会这么重,光是那些百姓的口粮和安置,就花费了商号不少的银钱和积蓄,不过如今看到那边一切还可以,倒是可以些许安下心了。”

苏潜道:“主公,虽然安置百姓费钱,但只有解决了百姓的生计,才是国之大幸,这一点明朗做的不错,而且此番明朗还派了不少的工匠、陶工、矿工等百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虽然他们没有读过书,可他们干的行当,是精于一道的,希望他们此番去毗舍那,能从那里发现些金矿铜矿铁矿什么的,对主公的大业亦是有助力的。”

赵家麾下有六百七十二家商号,遍布大宋各地,赵诵只是出谋划策,而赵竑他们则亲力亲为,这段时日一直进行调度。

赵诵对众人道:“不过最近我大宋与鞑子打仗,这流民和灾民甚众,还要劳烦爹爹、岳丈、贾主事你们了,六百七十二家商号调度的事情你们比我这个小辈还要清楚。”

赵竑道:“只要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多花点钱又有什么的,再十年生聚也没什么的。”赵竑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是有些遗憾,这些年他一直都有心结,没能将大位夺回来,实在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

赵诵知道他爹赵竑心里想的,这已经算是赵竑的心结了,赵诵便想起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话就是劝朱元璋重视战略态势、注意后勤保障、避敌锋芒合纵连横。

赵诵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便对赵竑道:“爹爹,如今我们做的,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没有百姓,又何来的天下?”

这是一颗定心丸,也是现今与未来的发展战略。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赵竑喃喃道,然后看着赵诵更加不可思议了,正是因为这句话解开了赵竑的心结,也对,只是缓称王而已,又不是不称王。

苏潜以及贾章听了这句话都无不对赵诵另眼相看,这样一来他们下面人的心思也有了一个去处。

从商以及建立谍报组织,只是一种手段。

奋斗这么些年,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把赵竑扶上皇位么。

......

书房内,许久都没有声音,似乎可以听到到彼此的心跳声。

赵诵知道他说的这“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个字对他们产生了影响,这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稍后赵竑他们便离开了书房,去临安奔走忙碌了。

赵诵还在书房内。

经略台湾,要进行不少准备工作。

赵诵将灾民与流民移到了台湾,也是一种战略上的考虑。

如今台湾并不在大宋版图之内,不受大宋管辖,利于方便和发展。

他要种粮食,就要有地。

他要造武器,就要有矿石。

他要造船,就需要大量的树木。

造了船,他要海上贸易,还要训练海军。

他要人才,一方面要靠掠夺,另外一方面还要培养。

所以各种行当(行业),都需要,各行各业都要人才。

他们就像是星星之火,在未来的某个时日会渐渐成为燎原之势。

......

当月,临安港口,陆续有船只离开了此处,然后南下,目的地是毗舍那。

泉州港口,也有陆续船只离开去了毗舍那。

此刻北边的海州港,也有船只南下,这船也是直接去毗舍那的。

海州港口,看着船只离去,李璮道:“岳丈觉得什么时候出兵有利?”

王文统摇摇头,“现在暂时还不行,益都不还有一个世侯的岳丈么,还有塔察儿攻打荆山的时候,世侯不去援助按兵不动,塔察儿之前的书信都催了好几次了,这次算是得罪他了。还有南边的赵诵,将来也不知道是敌是友?”

李璮一脸严肃,“我虽娶了塔察儿的妹妹为妻,不过此番要我出兵那是万万不能的,赵诵财大气粗,我可是得了不少好处......不过那塔察儿也是勇猛,率军入淮东,围扬州不克,蹂通州、泰州、真州(江苏仪征)不利,入江北岸边,被夏贵打败,此番南下,很是憋屈,一无所获只好渡淮北还,反正不是我的错,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在蒙哥面前参我一本。至于南边的,现在还是朋友,至少现在是。”

王文统对李璮道:“世侯还需要保留实力,将来才能问鼎中原,至于蒙哥那边,猜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世侯这二十多年不是也这么过来的。”

李璮深思道:“这倒也是,汉世侯他是必须当祖宗一样供奉,否则哪有我们汉世侯帮他们蒙古人打仗。”

......

西线,巴蜀

这些日子,巴蜀之地一直都在打战。

边境的战事吃紧。

西线并不太平。

蒙古军中又加入了蒙哥的主力军,此时号称要直接灭掉整个宋国。

铁蹄南踏,摧枯拉朽,战火蔓延。

大战的破坏力非常大。

两国交战,两国士兵死伤无数,流民与灾民不少。

商号出动了人员,救了不少百姓打算南下,不过力量还是衰微。

他们要绕开从云南一直攻入宋国境内的兀良合台,而且此刻与兀良合台迎战老苍关的是宋国吕文德的军队。

播州等地这边,也不太平。

这些来自西线的巴蜀流民只能南下,因为东边的道路上,荆襄一带正在打战,而除了荆襄之外,塔察儿率军正在东攻,而且临安也在东边。

而宋国的将领夏贵带领军队在淮河流域与塔察儿展开攻击。

所以西边、北边、东边都不是很好的选择。

眼下,只有南边稍微安全点。

不过据说南边,也并不太平。

蒙古的一路军队借道安南国,从交、广州一带北上直入宋境,眼下还在交州、广州一带,所以要趁着时间快速转移到泉州、福州一带。

不过流民实在是太多,太惹眼了。

这对商号的考验实在是太大了。

后来,灾民南下的队列被人为的分成多支,分散行事,人群慢慢朝东南而去,只有在东南闽南沿海那边还算安全。

这支灾民大概走了快大半年,直到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才陆续到达泉州。

当初的二十万人,到了泉州只剩下了十三万人。

之后,就渡海船去了毗舍那(台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