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古代的兵法特点就一个字:稳。兵行险招并不是中原兵法的追求,毕竟收获越大风险也就越大,而行走差错的话很容易就把国家拖入深渊。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乃至中原绝大多数兵法兵书的核心思想。不战并不是放弃武力,而是减少直接意义上的战争,尽量用威逼利诱的方式使得敌人屈服。简单的说就是,别想着秀操作,先稳住苟发育,不断带线刷经济,尽量拖延时间让对面看不到赢的希望自己投了。
近代以来深得这方面的兵法精髓的代表人物就是曾国潘,曾国潘打战的特点就是稳扎稳打,用国力碾压敌人。著名的战役就是天京战役,曾国潘用铁桶战术牢牢包围太平天国都城,不以一时输赢论成败,尽管输了很多次小战役,但形成战略包围后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就被扑灭了。
虽说依靠强大的战争指挥可以减少己方的损失,和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战争带来的内耗,但是依靠兵行险招可以赢一次,赢十次,赢一百次,但是谁也不信你能一直赢,不足让敌人屈服,凭借强大的国力和从不懈怠的武装才是能够使人真正屈服的力量。
当然了,草原上的民族是不信奉这一套的,毕竟草原有一个恒古不变的敌人——天灾。任何兵法都不能够帮助草原上的民族战胜天灾,草原上生存只能依赖草原上的法则,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什么是强?什么是优?
广阔无垠的地盘,水草丰盛的牧场?数不胜数的牛羊和强健有力的战马?数量众多的族人?锋利的兵器和坚固的甲胄?
不,这些都不是真正决定优胜劣汰的因素,只能说是重要影响因素,真正能帮助草原民族生存的是狼一样的品性。
简单来说就是:坚韧不拔和冷静到冷酷的心性,以及时刻警惕、不停寻找并抓住壮大机会的习惯。历史上很多草原民族都是因此崛起也因为失去了这些狼一样的品性而迅速衰亡。
匈奴、鲜卑、辽、金、元等皆是如此,清虽然我们后代人一直看不起它,但客观的说它一直都保持着一点警惕心,就是慈禧老太后说的:“宁与外贼,不与家奴”的病态警惕。尽管也正因此让九州陷入长久的人心不齐,日渐衰弱以致于神州陆沉,但也让其破除了异族王朝百年即亡的宿命。
中原民族就像一个拒绝赌博的智者,而草原民族就像一个理性的赌徒,总是能及时止损和抓住机会,多年的自然选择下草原民族在战争天赋其实是要比中原民族强上不少的。不过战争并不全靠天赋,后天学习也很重要,毕竟天赋不好也许成不了威震华夏的名将,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上将还是有几分希望的。
正是认识到这些,所以李青虽然战略上轻视朵甘思大军,但战术上还是非常重视敌人的。
因此李青对于扎营建防以及追击朵甘思大军的战术安排都非常谨慎,一方面用幻视观测一下战争走向,一方面广泛听取部将们的意见,集思广益。
虽然有认真听取众多营级以上将领的意见,但李青也没有优柔寡断,他总是会很果断地做出决策。毕竟集思广益变成优柔寡断的反面教材袁绍,这位三国之前的大军阀可是给所有学习三国史的后人好好上了一课。
尽管常常发生后人听之而不鉴,又使后人复哀后人也的事迹,历史不断重演,但李青始终牢记伟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诲,认真学习历史,谦虚做人,谨慎行事。
半天时间不到,营地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障碍和警戒机关环环相扣,保证任何强兵劲旅来了都得磕个头破血流。
然后李青才安心的睡觉,后面自然有其他的将士职夜受护,一切轮岗调动和巡逻安排都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半夜三更时分,巴思巴带领着一部分精骑族兵准备夜袭李青这边的大营。
只是来到大营附近,巴思巴直接傻了眼,李青他们占领了他们的营地仅仅不过半天时间就把营地建成了一个城寨,高高的围墙把后面的布局全给遮挡住了,分不清李青的兵力排布情况以及中军所在位置。
不过眼下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于是巴思巴只能带领着族兵硬着头皮摸过去。
为了避免被巡逻戒备士兵发现,巴思巴等人完全不敢发出一点声响更不用说点燃火把来探路了,前方虽然有李青那边的火把光亮照明了方向,但那点亮度完全不足以看清脚下的路。
于是,李青提前挖的坑起了作用,巴思巴的族兵连带着巴思巴都被坑得心中大骂李青卑鄙下流。
本来黑夜行军就有很大的士兵走丢的风险,为了避免夜袭被发现巴思巴在出发前就千叮万嘱不能发出动静,于是巴思巴的族兵哪怕掉进深坑也只敢小声惨叫,可惜声音太小,完全起不到警示后面的作用,每一个踩过的坑后面的人都没有避开。
不知不觉间巴思巴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少,太多的人要么死在李青的深坑陷阱里,要么受伤掉队然后走丢。
靠近了营地以后,光亮度提高了很多,剩下的队伍也都能紧跟着,然而依靠着朦胧的光芒,巴思巴大概统计了一下,发现自己带出来夜袭的四千多精锐竟然少了三成。
这个结果让巴思巴嘴巴抽搐了几下,不管是走丢还是被陷阱杀死这个时候都已经成为了折损人数了。
靠近了营地之后,尽管巴思巴等人再怎么小心还是难免吃了挂落,一阵灰头土脸,又损失了不少人手,李青那边巡营的士兵也发现被他们触动的警戒机关,找到了他们的身影,纷纷摇铃叫起预备夜袭的营队。
巴思巴看着营地里火影流动,听着李青队伍集结的声音,心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着急。但是急也没用,前面一堆陷阱,他们完全加速不起来。
被发现了以后,巴思巴等人也就不再顾忌隐藏身形,虽然不能骑马加速快跑,但也从小步慢走变成了大步快走。
终于来到了营地门前,可是偷袭却变成了正大光明的强攻,而且还未正式交战就折损了三四成人手,剩下的人也都普遍带伤。
这该怎么打?巴思巴实在想不出来该怎么样对付这种谨慎到卑鄙无耻下流的敌人,也许只有长生天保佑才能战胜这样的敌人。
不过已经来到门前,不战而退不是草原民族的作风,巴思巴让手下精锐上前强攻,试探一下营地城寨的防御力,寻找防御漏洞。
很快试探的精骑就和李青那边集结好的营队交上了手,占据了地利的守军让巴思巴的族兵吃了不小的亏。
借助居高临下的优势,李青那边的弓箭手和弩手都可以较好的瞄准敌人,而巴思巴这边的人却要有一定的仰角才能瞄准。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可是李青那边的弓箭手和弩手只需要在营寨楼上以逸待劳,巴思巴的人却要一边跑动一边瞄准。最后李青那边还有掩体遮挡弓箭,巴思巴的人只能依赖身法和防护一般的半身甲。
于是双方交手不过一刻钟,前头试探的八百人就死伤了一半,更加难受的是李青那边的伤亡只有两位数。
虽然乌漆墨黑的,但是靠得这么近双方都能一眼就看出来对方的伤亡情况。
试探结果出来了,李青那边防备工作做的太好了,此次偷袭告定失败,现在该想想这么撤退了。
认定偷袭失败的结果后,巴思巴迅速召回人手,开始逐步撤退。
撤退的时候,巴思巴期待着李青那边的弓箭手和弩兵能出来追击,这些说不定他们还能找到机会贴身做战,反败为胜。
可惜等了个寂寞,没等来敌人的追击,只迎来了更加猛烈的弓箭和弩箭。
因为地面陷阱比较多(大概也是因此李青的人才不出营追击),所以撤退的时候,马速也提不到最高,速度一慢,巴思巴的人和静止靶也没什么区别,人员都还比较密集,所以中箭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在冷兵器时代,六十步的距离十射九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弓箭手,精英弓箭手则要达到八十步外十射九中,至于神射手则要达到两样标准才能入选,也就是百步距离能射中而且还要保持弓箭威力,也就是得同时具备天生神力和百步穿杨的水准才能入选。
这样的神射虽然少见,但是李青括军过程中选拔出了不少神射种子,经过李青专门的训练后他们不管是力气还是射箭的准头都达到了神射手的最低标准。
这些神射手成了巴思巴族兵进攻和撤退的恶梦,毕竟巴思巴的族兵怎么说披甲率也有四成左右,哪怕只是半身甲,普通弓箭也很难直接射杀这样披甲的勇士。
平均要十五箭才能射死一名披甲精锐,可是神射手就完全不一样了,基本射必中,中必死,那套半身甲完全防不住神射手的强弓劲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