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中华五千年

我所知道的中华五千年

第二十五章 夏王朝——五子夺储,武观之乱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咱们上文书说到,大禹的儿子启,明谋暗谋的将王位从大禹的接班人,伯益的手里抢了过来,从此延续几千年的家天下时代来临,公天下彻底结束!禅让制也变为了世袭制。

启在统治前期的时候,是非常的贤明的,咱们上文书讲的,对有扈氏的甘之战,先期战争失利。启没有去责怪士兵和指挥官,反而第一步反省自己,认为是因为自己德行不够战争才会失败。由此可以见得,启在最初的统治阶段,可以称得上是贤王。

但是到了统治后期,也是这些年夏王朝在启的治理下,蒸蒸日上。更是启日渐衰老了,可能是忙活了一辈子了,也得开始放松放松了,所以在后期,启天天就是贪图享受,生活也过得奢靡了起来。从勤政爱民到骄奢淫逸,启的人生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启这边属于是“接着奏乐,接着舞!”政事也就不怎么管了,这就给了别人可乘之机!这别人呢,也不是外人,是启的小儿子也是夏王朝的五王子,武观!www.laoyaoxs.org 老幺小说网

这启王,有太康,元康,仲康,伯康,武观。五个孩子,太康是老大,武观是老小。启将夏王朝从公天下转为家天下,禅让变为世袭,那自然待他死后,由他的儿子继承夏王之位。那这有五个儿子,哪个儿子继承呢。启也考虑到了,设下了嫡长子继承的制度!那结果毋庸置疑了,王储就是大王子太康。

太康成为王储,无论是大臣还是诸侯,都没什么意见,反正都是你们家的人,未来谁当夏王不是当。但是有一个人挺有意见的,他就是小王子,武观。

他大哥太康做王储,他不服。武观这个人据传说,长的是英俊威武,而且天生聪慧,从小就深得大家的喜欢,长大了以后,更是风度翩翩谦逊有礼,大家对他还是非常有好感的。但是他也有着非常大的野心。

他想做夏王,自从大王子太康被设为王储,他就一直在想方设法的,将王储之位抢夺过来。武观觉得,凭什么你太康比我多生几年,你就能继承王位。我武观的才华并不输于你,能力也并不弱于你,我觉得我比你更适合坐这个王位。

于是武观,就在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私下拉拢诸侯和大臣,培养自己的势力。咱们刚才说了,启王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小王子武观对大王子太康成为王储一事非常不满,培养自己的势力,想着终有一日自己把这位大哥拽下来,自己成为王储登上王位。但这个想法,可不仅仅是他自己有。二王子元康三王子伯康四王子仲康,全都有这样的想法。也都在明里暗里的拉拢诸侯和大臣,培植自己的势力。

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夺储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这自己的四个弟弟明里暗里的扶植培养自己的势力,做大哥的太康当然是看在了眼里。太康一看,这四个弟弟是要和自己夺王位了。他当然不能干了,自己也得抓紧时间建立自己的班底。

要不说还得王储这个身份,太康轻轻挥一挥手,就有大批的人来投奔他,这五位夏朝的王子,就开始大肆的发展起了自己的势力来。到最后,当然是身为王储的大哥太康实力最强大,最小的武观,实力次之。而剩下的哥仨都差不太多。王储争夺基本就是老大太康和老小武观在争。剩下的哥仨个,就属于摇旗呐喊那伙的。

这五个兄弟,明里暗里培养势力,在不就互相的下绊子,使计策的,都想把对方搅出局,身为夏王的启,不知道么?

启当然知道,他没管的原因,第一个,无论其他四个有什么样的想法,他的大儿子太康是他钦定的接班人,除了大多数人都会支持他,最重要的,自己也是太康的坚定支持者。他说太康行,太康就能继承王位。剩下四个就当是磨练磨练手段和性子吧!只要没触及底线,自己就当看不见。第二个就是,自己这边吃喝玩乐,正开心呢,哪有时间管他们这破事呢。。。。。

这武观也是知道了父王启的态度,他终于明白,无论自己拉拢多少的诸侯和大臣,王位的决定权还是在他父王启这里。现在的态势,明摆的启一心支持的都是他的大哥太康。自己再优秀也入不了他的法眼。

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想一个办法。送大哥太康去下面见自己的爷爷大禹。这样他就有机会了。说干就干,武观秘密的会见并拉拢了夏王朝的大祭司。

不得不说,武观这个头脑还是够用。夏王朝这个时代,神明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上文书启讨伐有扈氏,打的就是有扈氏不敬天地的名号,所以宗教神明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大祭司那是神明的使者,所以大祭司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走向。武观收买了大祭司,让大祭司借助神明,像启传达大王子太康不适合做王储,该有他来做。并且在事成之后,在借助神明,处死大王子太康,这样他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这可真是,无情最是帝王家呀!

但是这个事吧,也是武观和大祭司没注意保密,结果走漏了风声,被一个大臣给知道了,这个大臣就是彭伯!

彭伯在知道小王子武观和大祭司密谋除掉王储太康之后,急忙前去禀告夏王启。启在知道这件事之后也是吃了一惊。他派人把大祭司抓来,严刑逼供。大祭司实在扛不住了,就把他和武观密谋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启在听完事情经过之后,气的是浑身发抖,他本来就没把这兄弟几个培养势力,互相对抗当一回事。他觉得他做下的绝对,无论是谁都不会有反抗的念头产生。但真是没想到,自己的小儿子为了王位,竟然丧心病狂到要杀自己的大哥。这是他忍不了的。

到底是自己的小儿子,启也没有要了武观命,只是将武观驱逐到了西河,让他一辈子也不要回到都城了。这也算是挺大的惩罚了,武观出事了之后,元康,仲康,伯康也全都老实了,隐去了争储的那份心思,好好的和大哥太康搞好关系。等着太康登基了,自己做个诸侯也挺不错的。

在看被驱逐到西河的武观,他也并没有混吃等死,其实启对他这个小儿子还是关爱有加的,西河这个地方虽不比都城繁华,但也不差。这也正中了武观的下怀。

有这么一块宝地,武观马上又发展自己的势力,准备裂土封疆。既然父王不想将王位给我,那不好意思了,我就自己来拿了。

经过多年的发展,武观积蓄了力量,扯旗子,造反!武观造反了,夏王庭这边也马上派出力量,采取反制措施,但毕竟造反的头头是小王子啊。而且启没把武观的造反当回事,觉得就是孩子有点脾气了,让他发泄发泄就好了。所以这平叛的军官也不敢往狠了打,双方就一直拉锯着,这一仗就打了整整三年。

这王族的储位之争,到头来最吃苦的还是百姓,武观造反,王庭平叛这三年仗打下来,打的是西河这一圈民不聊生,死伤无数。

启一看,这不行啊,这老儿子到底要干什么呀,他想了想,有办法了,他把老二元康和老三伯康派去了。他想着怎么说这俩个也是武观的哥哥,好好劝一劝这事过去就算了。

可这一下可把元康和伯康给害了,两人到那本来也没当回事,他们想着劝劝小弟武观,大家一起回都城得了,父王还在那等着呢。结果武观此时已经杀疯了,直接就把自己的两个亲哥哥给干掉了。

元康和伯康一死,启当时就懵了,他这次才知道,自己这个小儿子,一直以来就是玩真的,是自己还傻傻的以为他在那任性呢。伤心之余,启也正式派出了军队平叛,带队的,就是当时告密武观和大祭司,要杀太康的这个消息的,彭伯!

彭伯一来,武观可来劲了,要不是你这个老东西告密,我能撕破脸皮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么。最开始彭伯也没觉得武观的叛军能有多强的实力,结果这打起来他才发现,这小王子武观的叛军经过这些年的战争,战斗力非同凡响啊。这也怪王上启,就知道吃喝玩乐,武观反叛了整整三年,这才正式开始平叛,前些年这些平叛的士兵,这不是给他专门陪练提升实力的么。

吐槽归吐槽,仗还是要打。武观的军队很厉害,彭伯也不是绣花枕头,就这样用了不到一年,终于剿灭了武观的叛军。武观也被抓获,送到了夏王启的面前。

此时的启已经垂垂老矣,看着小儿子武观,他还是没能狠下心来杀了武观,他又将武观流放到了东海的荒芜之地。

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武观之乱”也是从这件事开始,夏王朝之后的每一个朝代,总有那么一个不肖子孙,为了帝王之位,无所顾忌,大打出手。

武观之乱使启前期辛辛苦苦建立的富强的夏王朝,开始有些颓势,但启来不及做出补救就撒手人寰了。

给他的继任之君,太康。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那么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