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圈椅上的潘阳,呆呆的看着门外的篱笆,有一口没一口喝着婢女巧儿冲泡的茶水,心思却是早已经神游天外。
学堂开办已经三年了,日常的阅读书写,大部分孩子都没有什么问题了。算学中的四则运算,已经开始学习。往后再教授学子们一些什么东西,自己越来越没有把握。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必须掌握策、论、表、赋等各种文体,自己都不精通。即便自己想要学会,也是连学习的模板都没有。
随着曹操日渐对北方的掌控和统一,距离他南下征伐的时间越来越近,这是历史,不可能改变。
潘阳是真的不喜欢曹操,虽然后世对曹操的评价并不差,应该是相当之高: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统一了北方等等不一而足。
但对于曹操组织挖坟盗墓、特别是十几次组织和纵容部下屠城的记录,潘阳在心里过不了这个坎儿。
三国征战结束时,中华大地上两亿多人口只剩下三四千万,曹操无疑在其中作用巨大。
过几年他一定会南下,到时候曹丞相被美周郎一把火烧的狼奔豕突、兵败如山倒时节,自己可没有把握,保护这个偏僻小山村不受逃亡溃兵的冲击骚扰。
最让自己心中惴惴的是,以后的方向在哪里,自己一直都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打算,毕竟这个身体还年轻。
上辈子自己倒有过当教师的打算,但是那个教师也不是孩子王。自己擅长的是建筑规划和施工管理,总不能在这成立个建筑公司承包工程吧,那真是理想主义穿越者的春秋大梦了。
当然,假如自己肯退而求其次,在这个村子里娶妻终老,也许不失为一种选择。
袁绍在官渡大败,逃回河南修养生息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看来袁绍还没有一蹶不振,尙有再战的本钱。
在目前的各种传言中,人们基本上还是不看好曹操,人少地盘小是曹操的劣势,所以只能常胜而不许一败,但凡失败必将万劫不复,可欲做到常胜不败,何其之难啊!
潘阳却知道,今年入冬发生的仓亭之战,却是袁本初大将军人生的终结之战。
曹操先是全面示弱,诱敌深入。然后采用程昱、郭嘉等人十面埋伏之计,再一次将袁绍杀得彻底大败,元气大伤。
袁绍第二次狼狈败退回河北,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明年身死道消。袁绍集团也就此分裂、内讧直至几年后最终消亡。
自己来此地已经两年多,兴儿曾经几次问他,打算何时回归吴郡,都被自己用言语岔开。
前几日,无意中打开老家人安叔留下的家族物件,经仔细检看,几样信物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是其中有一封遗留帛书引起了潘阳的注意,再三研读后,心中大约拼凑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自己祖上原来姓沈不姓潘,沈字去了顶上的宝盖头便是一个潘字。之所以改姓,是因为曾祖父早年离开沈家,独自开宗立祖。
因何离开宗族,帛书中隐晦不言,这个时代的人,若离开了宗族的庇护,生存将何其艰难,不言而喻,更遑论开枝散叶。
潘阳虽然来此世不久,亦是深有体会。由此可以想见,曾祖父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父亲此番安排自己在战乱时期,还要到西安游学投亲,只因续弦所生育的儿子已到幼冲之龄,继母于是不断撺唆父亲,逼迫长子出门远游去精研学问。
在这兵荒马乱中,长途跋涉去处于战乱中心的长安游学,其心不问可知。
潘阳至此坐实了一贯以来的猜测,于是便再也没有了回吴郡的念头,真的从心理上已经成为无家可归的游子。
若为以后打算,可以先行避入蜀中。刘备入蜀,与刘璋的战事并不激烈。即使日后邓艾入川,刘禅也是未作太多抵抗便率领蜀中官员投降了。战争对蜀中老百姓的伤害,长期而缓慢,相较江东还是要轻许多。
自己即使有家人后代,受到的伤害也应该不严重吧。只是苦了中原的老百姓,日后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那真是目不忍睹、耳不愿闻。
想到这些,潘阳常常坐立难安······
潘阳来到唐家大宅的中堂之外时,唐豕已经迎出厅堂。“潘先生对此事有何高论?”尚不待气息喘匀,堂上就有人发问。
潘阳当然知道他问的是什么,在前来的路上,仆役就已经大略地说明了。唐家请潘阳来大宅中堂议事的原因:有土匪送来勒索信件。
潘阳微笑着点点头,示意稍安勿躁。没有回答堂上的问话,拿着勒索信件仔细阅读。
信中要求:唐村送出银钱一千两,粮米二百担,牛二十头,羊二十腔,双辕大车十挂。限十日内准备齐整,送至黄龙山口,胆敢违抗。必定如梁家铺子一般烧杀抢掠,全村鸡犬不留,房屋烧为白地
那勒索的书信为白帛书就,没有抬头,也不见落款,狗爬似的字迹勉强能看懂,是置入一节竹筒中,着村外放羊的牧童送入唐家。
反复琢磨推敲了几遍之后。潘阳的心中逐渐有了一些想法,抬起头对着堂上的众人说到:
“若仅以这份书信论,我觉得土匪并不可怕,只是外强中干而已。”
“首先,吾等尽知,黄龙山并无强盗匪徒之山寨。其山寨,必在林密山高之处。观其索要的钱粮和牲畜数量并不大便可得知,匪徒的人数不会太多,且无胆远离山寨。彼辈须将此等勒索货物搬运回山寨,若索要的太多,彼辈搬运不回去。”
“至于到村里劫掠,吾断定他们近期必不会来。毕竟此地比梁家铺子离黄龙山要远的多,欲到此地必须经过梁家铺子,别无他路。那山匪们不会想不到,吾等必将此事通告县中,上庸郡的公人,绝无可能得不到通知。若有公人近期在梁家铺子埋伏阻截,彼辈插翅难逃矣。”
听罢潘阳的解析,厅堂中众人大多松了一口气。“如若我等不按时送上财货,万一匪徒杀来,可如何是好?”还是有人不放心。
“匪徒如若下山,必不会言明时日,若如此。岂非插标卖首尔?因此可断定,十数日之内,山中匪徒绝无可能下山来此处。”
“如此虚张声势的索要财货,从另一个方面亦可明证,此等强盗山匪并非积年的老盗匪,勒索的手法尚且幼稚,不足为惧。”
“唐族长,此刻村中应立即派出伶俐之人,携带书信至淇水亭舍及县中报知匪情,详细告知山匪勒索之事及宣示的时日,就是不知郡中是否会派兵前来剿匪。”
“上游的梁家铺子亦需传讯,彼村并非南乡管辖,彼辈定然上报上庸郡,村中也好及早有所准备。若山匪侦知上庸郡在梁家铺子有所准备,必定不敢前来。”
潘阳见众人听得仔细,继续说道:“近期不敢来,不代表山匪永远不来。常言道:有千日做贼,却无千日防贼。待防盗的风声过后,山匪尽可趁我等不备之时,前来劫掠,此事却不可不防。否则,祸患必生。”
在堂上的十几个人听罢,七嘴八舌的议论声立时在厅堂中响起。适才逐渐消散的不安气氛,此刻骤然升腾起来,笼罩整个大厅。
族人们都明白,这便是富裕招惹来的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