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奴曾有明

家奴曾有明

第十一章 拜会(二)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第十一章拜会(二)

顺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向上行去,路两边山石嶙峋,溪水流淌,远远望去,山石间瀑布飞驰而下,宛如仙境。

有名跟在大小姐后面,心想这老太公真会挑地方,可能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满嘴仁义道德,可以乱管天下事,真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啊。

来到精舍的门前,从门口望进去,木楼草亭鳞次栉比,简陋中显着富贵,说实话真有一些精气,就是那种让人高山仰止的精神气质。

门口站着一个青衣纶巾的年轻人,大小姐小心翼翼的送上拜帖,那人没多说话,拿着拜帖走了进去,一会消失在蜿蜒的山道上。

不一会出来了一个中年人,大小姐赶忙向那人行礼,有名也跟着行礼一礼。

听那中年人说:“曾小姐,老太公交代过,请跟我进来。”说完转身朝里面走去。

大小姐赶忙说:“有劳大管家了。”说完跟着向前走去,有名也跟着向前走去。

庭院并不深,没一会就来到一个大厅里。大管家说:“知府大人今天来拜访,老太公一会还要静修自省,有劳二位在这里多等一会。”

大小姐欠身行礼说:“大管家客气了,我们哪敢打扰老太公和知府大人,我们二人就在这里等着,不着急的。”

大管家看了一下有名,也没有说话,穿过厅堂朝里面走了进去。

等大管家走进去后,有名对大小姐说:“大小姐,这大管家一点都不客气,把咱们撂在这里,连碗茶都不给。”

听到这话,大小姐的脸立马阴沉起来,对有名说:“不得无礼,这地方不是谁都能来的,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是了。”

有名听到这话,再也没敢说话。

半个时辰后,只见两个人从厅堂前走了出去,朝里面看了看,大小姐赶紧起来行了一礼,有名也跟着行一礼,那两人相互说了两句话,也没有回礼,朝外走了出去。

大小姐低声说:“是知府大人,可能很意外怎么会有这样两人在这里,我们耐心等着吧。”有名应了声是,然后坐下来无聊的朝周围张望。

大概又过了一个多时辰,大管家才出来说老太公要见两个人,于是二人跟着大管家朝里面走去。

穿过厅堂,穿过一片幽静的丛蕉,来到一个木质的大房屋前,房门开着,远远看见穿着单衣的老太公坐在太师椅上,单手掌书,大方桌放着茶盏,边看书边捋着胡须,一副老学究样,有名不知道哪里冒出的心思,感觉有点可笑。

跟着大管家进屋后,有名跟着大小姐向老太公行礼,老太公微微抬头,单手示意让二人在侧面的椅子上坐下,并吩咐管家奉茶。

等下人端上茶后,有名发现茶放在一个小几的两侧,座位也没得选了,只能在大小姐的下手坐下。

半晌之后,只听老太公才缓缓说:“福儿,最近家中还好。”

大小姐赶紧说:“回老太公话,家中一切都好,母亲身体也算安康。”

老太公笑着说:“那就好,以后你要掌好家里的事。”

大小姐赶紧应了声是。

老太公接着说:“今天真知府来这里,是想让老夫联络城中富商出钱征发劳力疏通晋江河道。近来海水倒灌,晋江河道淤积,大片良田被淹,刚好你今天来拜会,顺便知会你一声,望你早做准备。”

大小姐说:“老太公,这是应有之事,爹爹活着的时候对救济乡民的事向来积极,老太公吩咐就是了。”

老太公欣慰的笑了笑,说:“你有这样的想法,我就放心了。我曾氏子孙,虽然经商,但要始终记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

有名心想,这还没说几句话,就开始敲诈了,这老头真会给知府大人卖人情,你占着这么的地方讲什么修身养性,遇到事情一句话就让别人买单,还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让人无法反驳,这里面总感觉透露些无耻,想到这里脸上不免露出一些不屑的笑容,可没想到的是老太公一直在不经意的观察他,看他这幅表情,心里多少有些不爽。

便对有名说:“老夫记着你叫曾有名是吧?”

有名站起身行礼说;“回老太公,在下正是曾有名,不曾想老太公还记着小人,小人确实受宠若惊。”

老太公说:“你这一会在下一会小人的,前言不搭后语,看你刚才有些不屑的表情,是否对我刚才的话有些看法。”

“在下不敢,只是在下认为这样解决河道淤塞的事情有些不智,每年都让商贾出钱,这些人虽然嘴上不说,但谁又愿意把钱白白拿出来,另外这样做也是治标不是本啊。”

大小姐赶紧想有名使了一个脸色,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老太公想了想,说:“你认为我说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对吗,那你说说怎样才能治本啊?”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没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天下至理。可像老太公和范公这样的道德楷模,天下有几人,不是每个人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商贾本来是末道,历来都被人轻视,这些人难免有抵触情绪,现在拿道德说事,就像一个人遭了别人的白眼还要他们笑脸相向,有几个人能做的到。更何况这些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给他们边讲道德边让他们掏钱是不是有点难啊。”

老太公听完后哈哈一笑,说“道理是这样的道理,那你说该怎么解决这个事情。”

有名一听,这不把自己套进去了,便说:“在下以为这个事情本来是就没法解决,造福乡里是每个人应有的职责,不过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地位,多一些的社会归属感,可能会好些。”

“哦,归属感,什么是归属感。”

“就是对这个社会的认同,只有认为在这个社会有自己应有的位置,他们掏钱才会干脆一些。”

“社会重在教化,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自古以来,天下之民,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上有朝廷,下有官府,士绅约束乡里,教化才能行的通,你这话有些大逆不道,不过今天就不追究你了,这个问题先放下,不过你说的也不无道理,那你接着说说那个治本的事情。”

“在下以为每年为了疏通河道,大量征发劳力确实劳民伤财。可以在河海交界处修建一个堤坝,派人看守,一方面可以挡住海潮,不至于海水倒灌把海里的泥沙冲积到河道中;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放水,可以把河中的泥沙冲到海里。这样可以减少官府的支出,也不至于劳民伤财,河岸附近的良田也不至于经常被水淹没,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在下以前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堤坝,就是想不起来了。”

老太公坐在那里捋着胡须想了想,说:“此法可行,回头我派人知会真知府,让他找一些工匠合计一下,如果这个事情可行,真是一件造福乡民的善事,你功不可没。可你一个十几岁的小儿,怎么会见过这样的堤坝,老夫真的很好奇。”

“老太公,在下是话赶话说到这里,以前的事情确实都忘记了。在下听说老太公每天都化时间自省,我们就不敢打扰老太公了,我们是不是”有名想着赶紧结束这番对话,溜之大吉最好,这样说下去不知道啥时候就把这个老太公得罪了。

只听上首的老太公笑着说:“无妨,无妨,那你在说说这个自省的事,老夫对你这些离经叛道的说法很感兴趣。”

“那老太公,在下就说了,你老可不能怪罪我。”有名心想,得赶紧把路铺好,另外乱七八糟的说一通,说不定真能把这老头唬住,对以后应该会有好处。

于是说:“自省是为了修身,通过每天的自我反省,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圣人之道,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所以自省非常重要。但在下以为,自省不仅仅是根据圣人的言行刻板的去做,可以去格物致知,但也能致良知,知行合一。”

老太公听到这里,脸色有些古怪,说:“如何格物致知,何又为致良知、知行合一?”

有名接着说道:“无非是自省的途径不同,格物致知就是从圣人的人伦、圣言、世故里去寻找儒家的微言大义,但是对于一些水平略低的人而言,这样的做法不仅可能找不到微言大义,甚至求而不得误入歧途;所谓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自己内心中知道多少大义就做到多少,所知所行不分前后,最终的目的就是做到大义,这样教化的功效就能体现出来。老太公,在下这些话有些唐突,让老太公见笑了。”

老太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有名,犹豫了一下说:“你前面的话有些洛学的味道,后面的话老夫却是未曾听闻过,不过殊途同归,也是至理,未曾想到这番话能从你这个黄口小儿口中说出,老夫确实有些难以置信。”

然后对大小姐说:“福儿,你听这些实属无聊,你到外面的院中转转,我有话要和曾有名说说,有意思。”

大小姐看看有名,然后起身向老太公告辞,满腹心思的走出了大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