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江东开始

三国从江东开始

第一百五十六章 兄弟家的橙子真好吃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前将军、扬州牧于琦驾临庐陵后不久,就有消息传出,说是于琦欲分庐陵置郡。

据传新设立的庐陵郡除了庐陵周边及其南部五县之外,于琦还有意增设三到五个县,消息传出,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人事不关己浑不在意,也有人提心吊胆惶恐不安。

一念起,众生相。

于琦自不知晓因为他的一个念头而引动众生百态,他此刻正在蛮王的陪同下在其部落中做客。

“君侯你看,这只豚鼠中暑了,我们拿去河边看看能不能救活它。”

“一只也不够啊”。

“哦”,蛮王闷闷的应了一声,又在养殖豚鼠的箱中寻找,终于让他找到一只:“这只,这只不吃竹子,肯定是病了。”

随后,蛮王一手提着一只胖胖的豚鼠领着于琦来到河边,很快啊,可以说是转瞬即逝,当于琦看了一圈群山风光之后,蛮王已经把两只白生生的豚鼠架在火上烤了。

“这豚鼠……我记得以前金农兄弟比较擅长养这个吧?”

“对啊,以前我们是兄弟来着”,蛮王瘫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蒲扇大的手掌小心翼翼的转动着穿着豚鼠的竹枝。

“兄弟……”于琦笑呵呵的道:“你寨子里现在有多少人?”

“吞并了兄弟的寨子之后,现在有七八千人了”,蛮王解释道:“兄弟的就是我的,我不照顾他们的话,在山里他们是活不下去的。”

“山里的日子很苦的,两个寨子的猎队为了一只野鸡、一只兔子就打起来的事情我听过太多啦。”

“所以君侯你就放心吧,等兄弟们回来,山里的寨子会轰动的”,蛮王咧嘴一笑,伸手拽下一条后腿递给于琦:“君侯尝尝。”

于琦一边啃肉一边想着蛮王刚才的话:山民的生活比较清苦这一点于琦是知道的,毕竟当初在丹徒的时候,他们于家就跟附近的几个山越部落有过交往;不过也没蛮王说的那么夸张,南疆毕竟不是北国,虽然山多地少,但山里的禽兽、地上的果菜、水里的鱼虾,都足以让人果腹,不至于像北国那样,到了冬天让人冻饿而死。

不过于琦对于蛮王说的那句“山里的寨子会轰动的”这句话倒是认可,义从军的将士们这两年追随于琦东征北讨,着实积攒了不少的赏赐,据于琦估计,这八千义从军将士平均每个人都能分到三五匹绢帛、成千上万的铜钱。

当然了,这八千义从军也不全是庐陵山越,其中有两千人是祖英带出来的,来自及九岭山跟幕阜山中的山越部落。

就算只有六千庐陵山越,六千人四散返回各自的部落之后,其所携带的钱财也能在他们的部落中引起轰动。

于琦相信,这些部落中的聪明人很快就能发现,他们的部落中只要出十几个精壮的小伙子出来当兵,所获得的钱财就足以养活他们整个部落。

就算他们一时没有发现这个情况,于琦也会让他们发现的。

于琦既然已经决定在庐陵置郡,当然是想把庐陵发展起来,而一个地方想要发展起来,需要多种因素长时间的促进。

吕范说的修路是一个办法,通过修路,当然是有偿的,可以把周边山里的汉越百姓吸引出来,而道路修成之后,商贸繁华了,便可以促进沿线各地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譬如税丁、挑夫、护卫、饭寮酒肆等等,只要官府不压迫太甚,这些下了山的汉越百姓发现在山下过的比山里舒服,经年累月之后他们还愿意回去吗?

若是于琦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沿途兴起的这些集镇中配套上医馆、学堂、巡检、商行,想必能进一步加快山里的人口外流。

依照义从军的例子从各部落中抽调精壮下山应募从军也是一个办法,用钱粮财帛,乃至官职前程吸引山越部落中的小伙子从军,一方面可以削弱山越部落的实力,另一方面,下了山的小伙子们经历过大城市里的繁华,还愿意回去吗?若是于琦再给他们分点田地,更有甚至再得了官职,那就更不可能再回山里了。

甚至那些得了官职的,甚至还会主动从部落里招募同族精壮充入部曲。

就像抽血一样,一点点的给山越部落放血,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受不了,会主动下山请求入籍。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于琦这么仁义的主君,怎么会做出逼迫治下百姓的事呢?全凭自愿!

小火慢炖才更入味,软刀子割肉才更疼。

于琦在蛮王的寨子里待了三天,期间跟蛮王邀请来的、相邻寨子里的兄弟们在山中射猎、宴饮了一番。于琦平日里锤炼的技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再加上于琦以前在丹徒老家时射猎的底子,竟在这次射猎活动中屡屡得手,风头稳稳的压住了绝大多数的部落首领。

就连祖英也屡屡开张,事后统计猎获的时候,惹得诸多部落首领对祖英刮目相看,更有那眼明口巧的直夸祖英是他们豫章群山里的明珠、赣水里的女神,唯有于琦这等大英雄才配得上。

射猎之后,围着篝火宴饮欢舞之时,于琦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他的身边缺少一个武力能威压一方的亲卫首领。譬如曹操,其身边前有恶来后有虎痴,刘备就更不得了了,关、张二人一直陪伴左右,后来更有赵云的加入;若是自己身边有一个类似的猛将,今日的射猎,就不用自己亲自出手了,就算出手,也只是锦上添花。

可能是种花家的穿越者多有受教员的思想影响,于琦自穿越以来,一直更重视群众的力量,放在军中便是更信任士兵的团体力量,所以于琦在军中的行事一直是拣选精锐、配齐装备、多加操练、厚饷养军,再加上他征战至今,一直也没遇到跟敌将阵前单挑的事情,以至于他有意无意的忽视了猛将的作用。

难道历史上丞相六出祁山而无功的原因就是蜀中无大将?

不排除这种可能啊,于琦暗忖。

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过于琦暂时还没有改变的打算,一来是因为现在的部下当中,没有于琦觉得合适的人选,再一个就是于琦目前的亲卫,全部都是于氏的子弟兵,于琦相信他们能保护好自己,也不放心把他们交给外人统领。

射猎作罢,于琦向他们透露了一些庐陵设郡后的政策,让他们早做准备,这也算是给他们的一份优待吧。随后于琦便返回庐陵,此时,义从军以及李通、徐盛两部合计超万人的大军已经抵达庐陵。

在跟一众部下商议过后,尤其是在听取了吕范的建议之后,于琦正式发文,分庐陵、石阳、平都、赣县、雩都、南野六县,置庐陵郡,郡治为庐陵;另外新设大余、定南、吉阳、广昌四县,其中大余县位于大庾岭与豫章水之间,扼守豫章通往南海的交通要道,兼有税关之责。

对于庐陵郡的主要官员的安排,于琦在考虑过后,定下了以吕范为庐陵太守、李通为庐陵郡尉,刘馥、陈矫、刘基、诸葛瑾四人分任四个新设县县长的用人计划。

此番新任命的四个县长,皆是年轻俊彦,这其中又以刘基最为年轻,毕竟是老领导刘繇的长子,家学渊源,又在于琦身边锻炼学习了三年,此番刘基以十几岁之龄出任一县之长,既是于琦给他的一个机会,也是对他的一个考验。

庐陵设郡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出乎意料的轰动,各路人马纷纷赶到庐陵打听消息,这其中又以商人们的数量最多。

商人们,尤其是一些大豪商,他们总能从各种渠道打听到一些普通人不知道的消息。庐陵设郡、大余置县的消息刚刚宣布,他们就打听到了税关、商路的相关消息。

等到五月中旬,随着今年短暂的雨季过去,庐陵城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繁华,来自庐陵郡内各地的山越部落首领,来自各县的乡老樯夫、游缴亭长,来自岭南与大江南北的豪商会首纷纷齐聚庐陵。

召集了这么多人,铺开了这么大的阵仗,当然不是让他们来宴饮的,当着所有的人,于琦当众定下了庐陵发展的基调,给各县百姓、山越首领及各地商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尤其是来自各县的乡老樯夫、游缴亭长,以及山中各寨的寨主、各部落的首领,他们才是现阶段庐陵能实现长治久安的保证。于琦必须要给他们一个承诺,一个让他们能看到利益与未来的承诺。

除此之外,被于琦发回各自部落的义从军将士们也发挥了不少的作用,毕竟是把各种财货真金白银的带了回去。甚至还有不少义从军将士的同族伙伴随他们一道返回庐陵,并当众提出要应募、要从军,请求于琦扩大义从军的规模。

于琦保证啊,这些人绝对不是托儿,他绝对没有找人起哄,绝对没有!

正所谓众意难违,成百上千的山越健儿山呼海啸,于琦也不得不尊重他们的意见,便是各个部落的首领,也多有鼓动之意。毕竟不是所有的山越首领都有脑子,只看到了出山的健儿带回了华贵细腻的绢帛、沉甸甸泛着铜锈的钱财,而看不到族中青壮流失的后果。

最后,于琦不得不答应从庐陵山越各部中再次募兵八千,其中六千将编入义从军,余下的两千人则由李通训练后编入郡兵当中。

至于总人数扩大到一万四千人的义从军,将被一分为二,分为两支各七千人的队伍,义从军还是义从军,另外一支,则被于琦命名为奉义军。

“怎么了文达?看你气冲冲的样子,谁惹你生气了?”

议定了诸事,这次来庐陵的目的已经基本达成,于琦心情甚好,连带着他的部下们也都笑逐颜开,所以当于琦看到怒气冲冲的李通时,便有些好奇。

“主公容禀”,李通看了看左右,随即抱怨道:“这些夷狄,蛮横无理,为了几个应募的名额,竟大大出手,今天仅半天的功夫,末将就处理了好几起越人互相打斗的事情。”

“竟然还有这事?详细说来。”

看着于琦饶有兴致的样子,李通便哭笑不得的解释起来。

听完李通的解释,于琦这才明白,原来一些山越部落的首领见钱眼开,为了在接下来的募兵中让自己的部落能出几个应募名额,便互相争抢;或许往日便有摩擦、矛盾,今天借着这个机会便一块发泄出来,从相互指责、辱骂,发展到大打出手,让负责庐陵城外护卫工作的李通烦不胜烦。

李通或许只是觉得这些人蛮横无理,只知道依靠动手来解决问题,但在于琦以及几个看透本质的部下眼中,这些人却是鼠目寸光,自寻死路。

“子衡,听到了吗?这就是你以后的治下百姓。”

吕范笑呵呵的拱手道:“亦是君侯治下百姓,这些蛮夷,贪小利而忘义,日后自当以利诱之。”

“不错”,于琦点点头摆摆手道:“不过还不够,还要以名困之,以力服之,更要以诚待之,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当然了,这需要你跟文达的配合。”

“君侯英明。”

于琦摆摆手道:“什么英明不英明的,我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具体怎么办,还是你来把握。”

“庐陵地狭民悍,这其中的刚柔之道,你要好好平衡,不过庐陵也是大有可为的,从今天起,我就把庐陵交到你的手上了,好好干。”

拍了拍吕范的胳膊以示鼓励之后,于琦又鼓励了李通一番。

随后于琦拉着两人的手道:“你们两人,一文一武,皆为我南国柱石,当好好配合,另外,你们的目光也不要只盯着郡内,庐陵西接桂阳,南连南海,这两个地方,你们以后要多留心关注。”

“尤其是桂阳,多用点心”,于琦又叮嘱了两人一句。

在庐陵待了将近一个月后,于琦终于启程离开庐陵北返,就在他回到南昌的当天,留守南昌的是仪就来汇报,说是有长沙来客,自言乃是于琦故人,已经等候多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