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礼看出了曹天佑的心思,不以为意的说道:“瞧你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放心,等我打赢了这一仗,我要你做我旗下第一大将!”
随着百人兵马远去,曹天佑开始自言自语。
“真有这么一天吗?”
叶天等人的兵马,缓缓往皇城方向前进,街上没有人出来欢迎,只有几位引领他们回到皇城的官兵,安静的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不久后,兵马来到了位于皇城大街的皇城南门。
“两位皇子,皇城到了,请两位进宫休息,国君会尽快召见二位,至于其余人等不便入宫,由小的另行安排住所。”
一直随行在侧的太监,自称受国君旨意前来迎接。
不过众人心知肚明,这一定是对方派来监视二人的眼线。
“据我所知,每位皇子在皇城内,都有自己的禁卫军。”洪文礼突然问道。
太监陪着笑脸说道:“确实如此,不过七皇子常年不在宫中,而秋夜皇子的皇子府刚完工,相关人员配置已经在国君指示下完成。”
洪文礼皱眉道:“一名皇子的禁卫军,配置有多少人?”
“每名皇子的配置是五百人。”
“那好,替本王将其中一百人替换出来,改由这一百人代替。”
“啊!”
太监一下子就傻了,哆哆嗦嗦的说道:“启禀七皇子,小的不敢代为决定。”
“那好,我等先留在秋夜皇子在民间住所,待命令下来后再入宫。”
说完,洪文礼便要离开。
太监急忙拦住众人,说道:“您这不是为难在小的吗?”
“哼!皇子禁卫军本就是用来保护皇子的,自当以自己亲信为主,今日我仅要求这随行区区百名守卫充当禁卫军,你都敢刁难,莫非是欺我久未回宫,朝中无人支持吗?”洪文礼勃然大怒道。
“小的不敢,小的这就请守卫通融,为这百名守卫办手续。”
洪文礼的威吓固然有效果,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名太监所受到的指示。
他的任务是务必使二人入宫,至于百名护卫能否拦下,倒是其次。
毕竟,计划只要能使二人入宫,就成功大半了。
区区百名护卫,又能起多少作用呢?
七皇子府与秋夜王府分属不同位置,想来是敌人故意要孤立二人。
叶天直接以凯旋归来为理由,留在七皇子府与众人欢庆,根本没去自己的皇子府。
月明时分,洪文礼与叶天坐在阁楼谈心。
“终于回家了,但一点家的感觉也没有,比起来,镇蛮城更像我的家!”洪文礼感叹道。
“等你成了燕岚国国君,长期住在这里,慢慢有了自己的家人,这里会越来越像是个家的。”叶天淡笑道。
“事成之后,你真的要走吗?虽然你我没有血缘,但你永远都是我兄弟。”
“七皇子何时变得这么多愁善感了?等一切稳定下来,赶紧找个皇后,多生几个小皇子,小公主,我保证你很快就忘了我这个兄弟了。”
在这危机四伏之际,叶天与洪文礼二人,却像是大事完成一样,竟然说起了闲话家常。
要成大事之人,都要临危不乱,对自己的判断极具信心。
眼前的叶天和洪文礼,都具备了这样的特质。
两人返回王都的第一夜异常平静,因为众人都在等着迎接次日天明,燕岚国史上最诡异多变的一场斗争。
叶天与洪文礼二人,一早便接到国君圣旨,要求所有皇子至正殿,表示有重要事宣布。
正殿乃皇宫重地,自然不能让禁卫军随行。
敌方打算在正殿动手,也是昨天对于百人护卫随同进城,有恃无恐的原因。
两人带了禁卫军来到正殿外,虽然禁卫军不能进入正殿,但至少距离比较近,更别说赵玲,任东来和姚雪这样的高手。
一有什么情况,便可轻易进入帮忙。
洪文礼与叶天进入正殿之中,便可感受到一股不寻常的肃杀之气,朝中大臣脸色也都战战兢兢。
洪延庆并未坐在龙椅上,这点还算合理。
毕竟,以国君的身份威严,最后才到场才是正常的。
反而是皇子们相当异常,居然只有四皇子洪文涛一人到场。
他与洪文礼曾经是互相支持,归为同一派,但如今却是立场各异。
久违的两人目光相交,各自有着不同心思。
已经过了预定的时辰,洪延庆依旧未到场,而其他皇子也一样无人出席。
此时,一名太监来到正殿,此人乃是洪延庆贴身太监。
“国君龙体欠安,多日未能上朝,燕岚国不可一日无君,决定今日策立太子,于明春传位太子,小的手上圣旨,便是继任太子的人选。”
此话一出,立即引起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
国君近一个月未上朝,对于重病一事,朝中早就传得沸沸扬扬。
如今更加证实了,国君患有重病。
“传位兹事体大,仅由一名太监以圣旨传达,恐怕难以服众。”
兵部尚书率先发难,他感受到洪延庆重病不单纯,恐怕背后涉及了权力斗争。
“本王也是这么认为。”
此事牵涉皇位,有皇子质疑很正常,但众人没想到,出声反对的居然是四皇子,而不是洪文礼。
毕竟,洪文礼常年不在宫中,近来四皇子声势超越二皇子,朝中势力庞大,被许多人评为最有可能继任皇位的人选。
若非洪文礼在镇蛮城惊人的功绩,皇位根本就是四皇子的囊中之物。
听到今日乃是有关传位一事,多数大臣第一时间认为,这是四皇子要先下手为强了,但想不到他居然出声反对。
“不知四皇子有何更好提议呢?”这手持圣旨的太监说道。
“本王以为,今日多位皇子未能到场,冒然宣读圣旨,恐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若要决定皇位人选,需要所有皇子到场,并且亲自验证。”
四皇子沉声说道。
“如何验证?”
多位大臣一同问道。
“收买太监假传圣旨一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本王主张圣旨由吏部尚书宣读,他长年追随父皇,对父皇笔迹知之甚详,肯定能判断,圣旨是否出自父皇之手。”